都市+工業,會是未來城市的模樣嗎?
城市規劃者說,發展都市工業,將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學者認為,都市工業是讓創新回歸都市。那對普通人來說,都市工業意味什么?
科技創新企業選擇城市中心
漢陽光明中心寫字樓的36層,武漢萬睿科技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最近檔期很滿——要參加運動會,還要抽空拍短劇。
光明中心寫字樓周圍居民區環繞。長江日報蔡欣星 攝
2023年10月落戶武漢的萬?萍,團隊不過20多人,平均年齡只有30歲。眼下,武漢萬?萍嫉穆摵蟿撌既藢O博,正帶著團隊自主研發的養老陪護人形機器人,參加本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這款機器人將于9月正式面市。
武漢萬?萍嫉霓k公空間。孫博 供圖
回到武漢后,機器人還要出演團隊籌備的一部科幻短劇,年底上線……
2023年企業產值2000萬元,2024年產值5000萬元,今年產值預計破億元,實現翻番!拔覀兊脑O計研發、組裝調試,都在光明中心寫字樓完成。”
這棟寫字樓有何特別之處?這幾天,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位于漢陽四新片區的大樓所在地,周邊被居民小區環繞,充滿著生活氣息。樓下,共享食堂、便利店、咖啡店林立。正值暑期,有附近居民帶著孩子在寫字樓下的小公園里納涼。
記者在寫字樓內的樓層索引里看到,除了萬?萍,還有中建三局、中鐵十一局、漢陽科創院、漢陽投發集團、康明斯、數瀾科技等央國企、世界500強、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產業頭部企業入駐。
官方信息顯示,樓宇招商的重點是引進科技、互聯網、金融、制造等與AI深度融合的企業。
無獨有偶,今年,還有一個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項目將落戶武漢數創大廈,這棟大廈位于武昌,也在內環核心。其中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坦言,人形機器人產業是一個開放產業,具備極強的鏈接能力,中心城區往往是教育、文化、商業、金融產業的核心承載地,具備與人形機器人形成“1+N”的產業放大效應。
新趨勢與人們的固有印象不同——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企業,選擇城市中心,而非遠郊。
虛擬拍攝空間。孫博 供圖
“都市工業的重點在于都市性!痹谖錆h市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周陽看來,由于土地和空間資源稀缺,都市工業以工業上樓和樓宇經濟為主體,向天空要生產力,產業普遍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效能、高利潤特征。
放眼全球,在很多城市,科技企業都以更柔軟、更社群、更服務化的形態,重新回到城市,創新集聚區從城市郊區轉移到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區域。
“本質上,這也是順應創新回歸都市的趨勢,破解中心城區產業空心化的重要抓手!敝荜栒f。
研發生產銷售“一樓通達”
制造的未來如果真的可以留在城市,應該如何留、留成什么樣?
洪山區做了一個探索。幾個月前,洪山北港工業園新建的6棟工業大廈陸續竣工了。
這個工業園內,天輝產業園開展了一次“工業上樓”試點——拆除原低矮廠房,建設20余層的高樓垂直廠房,實現研發、生產、銷售“一樓通達”。改造后的天輝產業園產業空間新增6萬平方米,容積率從1.0提升至3.76。
改造前,園區的工業用地接近飽和,而新增工業用地稀缺且成本高昂,這讓北港工業園的發展曾一度陷入停滯。
通過對外取經和對內詢問企業需求,園區如今還逐步探索出一樓一主導產業模式,引入上下游企業入駐。目前產業園生物醫藥類企業占比達47%,一棟樓就是一條鏈。
在武昌沙湖畔,72家雙碳領域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匯聚在碳匯大廈!胺繓|”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和入駐“租客”們不止于租賃關系。
去年“房東”承接了一個公共機構低碳減排節能改造項目,樓內多家來自不同細分領域的企業“租客”們協同完成了這個項目。
“上下樓的企業在各環節接單,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溝通時間成本大幅降低,樓內就能交流、交接項目進度!薄胺繓|”和“租客”們都感受到了“1+1>2”的效果,上下樓真正成了上下游。
寫字樓內入駐企業。長江日報蔡欣星 攝
不同于流水線、標準化、低成本的傳統工業向低成本地區轉移,在中心城區運營“新型制造”“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可能更有利可圖。
去年,武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工業上樓”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工業樓宇200萬平方米以上,新貢獻工業總產值200億元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以上。
“要勇于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間、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優的配套服務,建設全面創新的承載區、都市工業的示范區!敝荜栒J為,應該打破傳統意義上“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的分野,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工業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等,讓“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互相疊加增能。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