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魯騰 通訊員 向相輝 楊昊
8月4日,來鳳縣大河鎮大紅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宗樹的手機收到一條提示:“請及時填報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臺賬。”他隨即打開來鳳縣“只報一次”管理平臺,一番操作后,不到一分鐘便完成信息一鍵生成與上報。
“這項信息每月填報一次,過去需要反復填寫的內容,如今系統會自動關聯帶出,只需核對補充特定字段就行。” 楊宗樹說。
自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來鳳縣聚焦基層報表數量多、頻次高、系統雜、重復報等問題,推進數據“只報一次”改革。通過開展報表清理壓減、規范運行流程、創新系統建設、賦能數據應用等一系列工作,將縣直單位要求鄉鎮、村(社區)上報的124張表格,以及鄉鎮需向縣直部門報送的258張表格,經去重合并、比對核查后,從初步整合的190張壓減至73張,壓減率超60%。
“減的是報表數量,通的是數據流轉。”來鳳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局長陳陽介紹,該縣以數字鄉村平臺為載體,將報表涵蓋的2405萬余項數據分級分類存儲至平臺基礎數據庫。當縣直部門需要相關報表時,只需輸入需求信息,系統便能自動生成相關報表,實現從“找基層要報表”到“在系統中取數據”的轉變。平臺還上線AI機器人,推動數據自動填充,避免重復填報;推出“數據百事通”,方便網格員、村干部等靈活調取數據,生成個性化報表。
效率提升體現在民生服務中!耙郧按迕褶k理高齡補貼得自己申請,有些老人可能不了解政策,或是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容易出現漏辦情況!贝蠛渔傸h群服務中心副主任陳輝表示,如今平臺已接入村(社區)基礎數據,當村民年齡接近80歲時,系統會自動提前一個月發出提醒。村(社區)工作人員看到提醒后,會主動聯系村民,村民只需通過手機上傳身份證、戶口本等材料照片,就能在線完成辦理。
數據還成為發現問題的“線索”。前不久,楊宗樹在填報村里生豬養殖數據時,發現村民林世俊家的生豬較之前少了8頭。
“現在還沒到出欄時間,而且價格也處于低位,怎么會少了呢?”帶著疑問,楊宗樹撥通林世俊的電話,得知對方突發心臟病,需到武漢做心臟搭橋手術,為籌集手術費才賣掉8頭生豬。隨即,楊宗樹向林世俊詳細介紹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并提醒他保存好相關資料。
“如今,基層只需在日常巡查中維護好數字臺賬就行!标愱柋硎荆母飳嵤┮詠,來鳳縣基層報表填報時間平均縮短65%,數據差錯率下降42%,部門數據共享響應速度提升至分鐘級。
通過探索,來鳳縣建立數據準入退出和清單管理機制:新增報表須經縣政府專題會議審議通過后,納入清單;取消報表數據,則需由相關部門按程序備案,從清單中移除;相關縣直部門僅能管理本部門數據,確需查看其他部門數據的,須由本部門發起數據共享申請,經對方同意后方可查看,以此確保數據安全。
目前,恩施州在復制推廣來鳳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正全域推進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工作,通過厘清基層報表底數,精簡整合填報事項,著力破解基層報表數量多、重復報的問題,讓基層工作者能夠輕裝上陣,更好地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