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提能級”為突破口,通過區域、產業、企業三向發力,將區位優勢、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勝勢?h域經濟全力競速、產業經濟蓬勃崛起、龍頭企業沖刺世界一流……一場以能級躍升為牽引的變革,正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注入強勁動能。
咬定目標 跨越趕超
華工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葛店園區),擁有國內最大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產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經濟實力是建成支點的重要標志。今年上半年,湖北以亮眼成績彰顯經濟大省實力——實現生產總值29642.61億元,同比增長6.2%,經濟增速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下半年,湖北將繼續拼出跨越趕超的“湖北速度”。
省發改委表示,規模能級是一個地方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是支點建設的重要基礎,只有能級提升了,支點才能立得穩、支得住。省發改委將進一步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堅定不移推進總量能級跨越,推動各項工作往前趕、政策資金早落地,大力實施投資擴量提質行動,能快則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持續鞏固和增強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切實在推動支點建設上當好排頭兵。
突出重點 夯實支撐
嵐圖數字工廠內,一輛輛全新的嵐圖FREE+即將下線。
要提能級,必須突出重點。區域、產業、企業這三個關鍵“齒輪”緊密咬合、高效運轉,一個都不能“掉鏈子”。
區域提能上,各地將全力競速、爭先進位。
荊州市委書記汪元程表示,錨定“建設先行區、當好排頭兵”目標定位,荊州將大力實施產業強基、樞紐壯腰、文化鑄魂、綠色崛起“四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力爭經濟總量在全省同類市州中率先跨越5000億元。
“錨定經濟總量2030年沖刺5000億元、2035年躋身全國百強地市行列的更高定位!毙⒏惺形瘯浐撩髡f,將更好發揮區位、產業優勢,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奮力打造支點建設重要增長極。
黃岡市委書記李軍杰說,錨定五年沖刺5000億元的目標,黃岡把“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作為主要戰略,系統承接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創產業、公共服務、文旅消費等要素賦能。
潛江市委書記葉楊表示,潛江將發揮“小馬快跑”優勢,與好的比、快的賽、強的競,加快實現“千億突破、百強進位”,努力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打頭陣。
“錨定千億GDP、千億工業目標,加快百強進位!碧扉T市委書記紀道清說,天門將堅持“既盤活存量、又做大增量”兩手并用,以產業為基做強經濟實力。
武漢市江夏區錨定奮力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目標,高質量發展“331X”現代產業集群。區委書記張斐滿懷信心:預計到2026年,全區GDP將突破1500億元。
產業提能,持續做強。
產業強則湖北強。圍繞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三線并進”,省經信廳將扛牢使命擔當,深入實施“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機制,“一企一策”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武漢市經信局將實施“幼苗層”陪跑、“青苗層”合伙、“壯苗層”出穗,精栽“企業之樹”。
圍繞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省文化和旅游廳將推動“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重點景區實現環境煥新、設施更新與業態創新,打造世界級旅游精品線路,持續豐富文旅供給。
數字產業“優場景”,省數據局將加快健康醫療、數據增信等典型應用場景建設,通過數據資源資產化改革、數據要素企業培育等繁榮數據要素市場生態。
企業提能,龍頭企業不斷壯實力。
嵐圖汽車CEO盧放表示,下半年將密集投放嵐圖知音、嵐圖追光L等戰略車型,全力沖刺年銷20萬輛目標,夯實央國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地位。
九州通董事長劉長云說,九州通將堅定不移推進“三新兩化”戰略,以新產品、新零售、新醫療開拓市場,以數字化、不動產證券化激活內生動力。
7月,格林美全球首款超高鎳9系四元核殼前驅體量產發貨。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表示,公司外貿進出口額今年有望突破百億規模,將繼續實施產能、資本與技術的全球化布局,打開增量新通道。
前瞻布局 積蓄后勁
億緯廠區鳥瞰(掇刀融媒體中心供圖)
眼下,億緯鋰能超級工廠二期正在加快建設中,今年以來,億緯鋰能新增產值已突破百億元,成為全省工業領域最大的增長點。
投資和項目建設是促發展的關鍵抓手。
省經信廳將繼續深化開展重大增長點投產提速行動,省級抓70個10億元以上重大增長點,市級抓過億元以上增長點,縣級抓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確保重大增長點如期達效。
省發改委投資處表示,在項目謀劃上,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全省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升級、基礎設施補短板等重點領域,滾動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重大項目。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項目建設合力,以項目建設的“快速度”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一批前瞻布局的戰略性項目,將為支點建設積蓄更強后勁。
7月17日,漢江碾盤山至興隆段航道整治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復。湖北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偉說,下半年將加快推進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建設,構建以“漢江—江漢運河—長江—湘江”為軸線的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向北暢通漢江、唐白河,向南抓住平陸運河、湘江航道建設契機,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
省發改委鐵路處介紹,將協調長江沿岸鐵路公司、湖北鐵路集團和沿線市州加班加點搶進度,確保武漢至宜昌、襄陽至荊門高鐵如期建成通車。兩個項目建成后,武漢、襄陽、宜昌彼此將實現1小時左右的通勤,特別是襄陽至宜昌,兩地通勤時間將由原來3個多小時壓縮至1小時。(湖北日報全媒報道組)
武漢
“五谷”并起 向“新”而進
新質生產力激發經濟新活力
今年5月,硅來半導體的首條碳化硅晶圓切割產線在光谷通線,實現國際先進激光切割技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劍指新目標,武漢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破圈拔節。
重大項目是經濟躍升的根基。武漢今年新開工930個億元以上項目,2400個億元項目建設全速推進。其中,政府與民間資金共舞,常態化推介優質項目,讓市場活力奔涌不息。
創新血脈成為躍升的主線。上半年,武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7%,在規上工業中占比達24.6%。
以光谷、車谷、星谷、網谷、藥谷為代表的“五谷”,成為武漢新質生產力破圈拔節的重要載體,創新血脈奔涌交匯。光谷的機器人“走”進車谷車間,提升智造精度。星谷的高精尖北斗芯片,為網谷通訊安全加密護航。藥谷的醫療器械,融入了光谷的“中國芯”。
傳統產業淬煉智慧火花,新能源汽車產量飆升152%,半年沖破16.8萬輛,綠色浪潮席卷江城。新興產業強勢崛起,集成電路和光通信項目密集落地,托舉光電子產業產值突破2053億元,增長31.2%。未來產業也不再停留于實驗室,全國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在漢完成,快舟火箭實現批量生產,武漢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密度,較2022年已增長三倍。
中歐班列鋼鐵駝隊馳騁歐亞,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目標既定,天河與毗鄰的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客貨“雙樞紐”比翼齊飛……陸?铡敖z綢之路”的深度鏈接,則為武漢的能級躍升打開全新舞臺。
“我們要聚焦轉型升級、強化創新賦能,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全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蔽錆h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夯基壘臺、煥新開放,這座中部地區崛起的脊梁之城,已將未來的種子撒向更遼闊的天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
襄陽
“兩資三能”強產業
加速沖刺萬億級GDP
“全球出差,說走就走!”8月5日,湖北中航精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健的辦公室里,一個行李箱格外顯眼,他正忙于對接美國客戶訂購的汽車座椅調角器和地板鎖產品。今年上半年,中航精機出口額逆勢增長16%。這份不懼挑戰、頑強拼搏的精氣神,正是襄陽加快提升產業層級、經濟量級、城市能級,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動注腳。
圍繞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襄陽將充分發揚“鐵打襄陽”精神,更大力度實施“兩資三能”工程,推進“三區”協同發展,持續提升發展能級、速度、質效、后勁,奮力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力爭“十五五”末,襄陽經濟總量沖刺萬億級規模。
眼下,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車間內熱火朝天,離廠房不遠處,千余畝空地將建設綠色化工循環產業園!氨?怠瘸恰顺恰薄敖鹑恰碑a業布局初見雛形,千億煤磷化工產業呼之欲出。
面對特殊發展階段的考驗,襄陽持續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繃緊弦、鉚足勁、豁出去、拼到底,全力以赴穩增長、壯產業、強樞紐、統城鄉、惠民生、保安全。以“立項爭資、招商引資”(即“兩資”)為抓手,襄陽將全力拼搶大項目、好項目;以“達產釋能、技改提能、強鏈聚能”(即“三能”)為牽引,實施“一企一策”,解決企業投產經營中的痛點。
招引大項目,還需好作風。襄陽將繼續推進黨員干部進企業,把解難題的“辦公桌”搬到生產線旁,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讓實干擔當在襄陽蔚然成風。
同時,聚焦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襄陽將推動東津新城區、襄城古城區和樊城、高新的舊城區“三區”協同發展,提升“南港北鐵”交通物流樞紐功能,推動城市美顏值、提氣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胡弦)
宜昌
上半年集中開工480個項目
以項目建設拼經濟全年紅
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做強支點的整體實力。作為漢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撐,宜昌聞令而動,在經濟主戰場再發力。8月7日,宜昌市發改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三季度該市計劃開工179個項目,總投資過千億元。
8月7日,投資過百億的湖北徽陽新材料項目工地上,1000余名建設者正在緊張施工,選礦裝置已完成球磨機筒體螺栓連接施工,濕法磷酸裝置設備安裝正在進行,已完成濃縮單體大件吊裝,硫磺制酸裝置和精制磷酸裝置土建施工正酣,各方倒排工期,閉環推進,要確保一期項目在2025年12月30日前竣工投產。
宜昌提出,要做大做強“宜荊荊”磷化工、“荊襄宜十”綠色循環電池等優勢產業集群,夯實“金三角”發展硬核支撐。在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邦普時代45萬噸新一代磷酸鐵鋰項目雛形已現,這是繼4年前投資320億后,今年又追投50億的新項目,正建設3個國內單體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車間,預計年底投產。
三季度宜昌計劃開工項目中,百億級項目有2個、50億元級項目4個,10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810億元,占比達七成。當陽華強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秭歸羅家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分別達126億元、154億元,另有萬華興發磷基新材料、萬華興發新型硅材料、新洋豐磷系新材料、火燒坪旅游度假區等4個50億元產業項目開工。
上半年,宜昌市集中開工480個項目,招商引資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98個,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順利實現“雙過半”。該市正錨定“重大項目建設年”目標,要以項目建設“加速度”支撐經濟發展“全年紅”,加快打造成為宜荊荊恩城市群的制高點、漢襄宜“金三角”的支撐點和呼應漢渝的鏈接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仁璽)
詳見8月8日湖北日報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