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映的電影《八佰》,展現了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壯舉。影片中的楊德余就是以隨縣籍抗日英雄楊養正為原型,再現了他在被飛來的彈片刺傷左眼拔出彈片后仍繼續戰斗的英雄事跡。影片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八一三淞滬戰役”。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其中四行倉庫保衛戰更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實為420余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人”),為掩護主力撤退,他們不畏強敵、以少擊多,堅守四天五夜,極大激勵億萬同胞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勇氣。
“八百壯士”中有一位來自隨縣天河口的英雄——楊養正,時任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2營1連1排排長。他是“八百壯士”中最后一位去世的,也是唯一的隨縣人。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隨縣殷店鎮天河口社區,探訪抗日英雄楊養正的故居與親人,追尋他的抗戰印記與家國情懷。楊養正的故居老屋早已湮沒于時光,但從親人的講述中我們追尋到他從天河口走向烽火戰場的家國往事。
彈痕累累的四行倉庫西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