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充滿深情、飽含厚望,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為新形勢下我市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指明了方向。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320萬十堰人以“守井人”的使命擔當,在嚴格監管中守護源頭活水,在科學治理中涵養綠水青山,在綠色轉型中拓展發展新路。
清水長流,見證中華大地的生命律動;重托如山,激蕩永續發展的時代擔當。為貫徹重要回信精神,十堰日報推出“牢記囑托護碧水 向綠而行建支點”專欄,全面展示我市將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轉化為堅實行動,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鮮活實踐,敬請關注。
8月8日,在位于張灣區黃龍鎮的犟河水質凈化廠內,數個人工快滲池正進行曝氣作業。這項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滲”工藝的工程,日處理尾水4萬噸,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位于犟河下游的張灣區黃龍鎮斤坪村河段。陶德斌/攝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我市始終扛牢責任使命,全方位推進全域治污,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全力確!耙汇逅览m北上”。
“這條小河的水質很好,一點異味都沒有!8月10日上午,在張灣區漢江路街道八畝地村神定河畔,市水文局技術人員唐君與襄陽市水文局技術人員王雷雷一同從河道取水樣,認真進行水質化驗。
神定河全長50多公里,上接十堰城區百二河,下連漢江。近年來,我市聚焦流域水環境治理,對神定河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肩負十堰主城區污水處理重任的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在2024年11月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的全國第一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典型案例,標志著我市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邁入新階段。
神定河夏家店段水清岸綠。張建波/攝
如今的神定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草木蔥郁,宛如一條透明綢帶蜿蜒流淌,成為我市治理流域污染的典范。
多年來,我市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全面推進全域系統治污,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19座、農村微動力及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577處,鋪設污水收集管網2570公里。通過探索“廠網一體化”模式,引進27種全球先進污水處理工藝,我市污水治理體系被業內人士譽為“全球污水處理技術博物館”。目前,城區污水集中收集率達90.1%,位居全省首位。
作為汽車老工業基地,工業污水治理是我市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我市建成東部新區綜合污水處理廠,采用無機陶瓷膜、立體生態式生物凈化、高級氧化等20余道污水處理工藝,有效處理工業污水。
湖北山鼎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軍展示十堰東部新區綜合污水處理廠進出水的情況。圖源新華社
上半年,我市189條重點支溝已完成治理176條,新增103個行政村完成農村污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2.7%。
7月底,4支水環境監測隊伍從十堰城區出發,頂著酷暑分別前往丹江口市、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等地開展水環境監測工作!盀楸U洗舜稳饔蛩h境監測順利進行,上級單位特別協調了河海大學、東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1名博士后、5名博士和2名碩士前來支援!笔兴木挚偣こ處熍藭员笳f。
無人機和巡邏快艇相互配合,共同守護一庫碧水。劉旻/攝
近年來,我市通過科技創新,為水質監測和監管工作注入新動能,構建起天上、地面與地下相結合的立體化水質監測監管網絡,形成庫區水質安全監管“空天岸地”一張網。在此基礎上,搭建水庫斷面水質監測、衛星遙感監測、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管、庫岸線監控、環庫公路;奋囕v監控、水質監測站防入侵監控等6個智慧監管系統,實現對市域內庫區水質的多維度在線監控、調度與處置。
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構建“水陸空”智慧監管平臺。
目前,我市已建成近50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和微站,形成覆蓋全市重點河流的水質監測網絡。這些監測站如同“千里眼”和“順風耳”,能及時、準確地反映河流水質變化,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筑牢防線。今年上半年,全市27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歷史最佳水平。
大暑時節,走進房縣城關鎮三海村酒神灣度假村,一條條蜿蜒的實木棧道串聯起風格各異的樹屋,別有一番趣味。很難想象,這里以前還是一片廢棄礦山。如今,這里重披綠裝,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房縣通過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地形重塑與植被修復、廢棄土地復墾利用、生態修復配套提升及生態環境監測等舉措,將生態修復與經濟轉型有機融合,打造度假村,讓廢棄礦山蛻變為優美的自然生態風景區,實現了“礦區變景區”的綠色轉型。
隱藏在房縣山野間的酒神灣度假村。(資料圖)
多年來,我市堅決扛牢確!耙汇逅览m北上”政治責任,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丹江庫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我市從漢江流域和秦巴山脈生態系統完整性出發,積極推進水源地生態建設。聚焦環丹江口庫周及漢江、堵河干支流兩岸等重點生態區域,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完成《湖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規劃》《十堰市環丹江庫區重點火險區應急道路建設規劃》《十堰市環丹江庫區重點火險區生物阻隔系統建設規劃》等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因地制宜實施生態工程,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同時,不斷推進庫區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同合作。
隨著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落地實施,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日趨向好,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Ⅱ類及以上標準,全域水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堅實的生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