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認真察看林權證上的邊界線,年輕干部蹲在田埂邊仔細對照——在咸豐縣曲江鎮漁塘坪村,一場山林糾紛悄然化解。
“調解山林糾紛,得先聽群眾把委屈說完,再拿林權證現場對照劃邊界!苯眨偲桨步ㄔO辦副主任邢宗文和年輕干部安思旭一道,處理鄰里糾紛。作為“青藍結對”的搭檔,邢宗文將做群眾工作的心得傾囊相授。
今年以來,咸豐縣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推行“青藍結對”機制,精心構建“雙導師賦能、共生式成長、聯合式學習”的立體化培養體系,有效激活干部潛能,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德才“雙導師”
針對新入職干部普遍面臨的經驗不足、方向迷茫等問題,咸豐縣結合實際,探索實施“一人雙師”的“雙導師”模式。
黃金洞鄉率先為年輕干部配備兩名導師,一名班子成員管方向、把大局,一名業務骨干教方法、授技能。
“班子成員導師定期面對面談心,掌握思想動態;業務骨干導師結合個人特點,定制成長計劃,指導實踐!秉S金洞鄉組織委員劉洋介紹。
曲江鎮從制度層面發力,科學劃定“六辦三中心”崗位職責邊界,建立干部成長檔案,修訂完善機關管理制度!艾F在,內部流程更清晰,大家干事更有章法、更有積極性了!痹撴傸h政辦主任錢晶說。
如今,“一人雙師”模式已在咸豐全縣推廣。該縣通過設置“青藍庫”導師選聘標準、細化幫帶內容、完善成效評估機制,為年輕干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提供制度保障和成長平臺。
成長“合伙人”
咸豐縣的“青藍結對”不僅是單向傳授,更強調資深干部與年輕干部雙向促進、共同進步。
“結對不是簡單帶業務,更是把走村串戶帶本子、解決問題盯到底的工作作風傳下去!鼻傸h建辦干部黃鈺在參與結對后深有體會。這種“傳幫帶”的過程,也是雙方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過程。
“我們同步建立‘師徒結對’考核制度,對表現突出的‘老帶新’組合進行表揚,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毕特S縣城管局通過“以老帶新”工作機制,促進群眾工作經驗傳承,幫助年輕干部掌握溝通技巧、應急處理能力;年輕干部充分發揮思維優勢,創新工作方法。這樣的雙向互動,提升了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使執法更規范、更專業。
這種教學相長、雙向賦能的模式,已成為當下咸豐縣干部隊伍建設的鮮明特色。
知行“共進組”
咸豐縣的“青藍結對”模式突破了傳統師徒制的“一對一”局限,著力打造多元化的聯合學習平臺,營造“比學趕超、團隊攻堅”濃厚氛圍。
活龍坪鄉的“青聯社”是典型代表之一!扒嗦撋纭蓖ㄟ^為年輕干部搭建業余學習平臺,構建起“理論學習+能力操練+服務實踐”三位一體學習模式。他們圍繞“如何把政策講進群眾心坎里”展開討論,提煉出“政策翻譯官”工作法,用方言土語、身邊事例讓政策宣講更接地氣。截至目前,已開展“青聯社”學習115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余件,打造鄉村示范院落50個,調解矛盾糾紛30起。
高樂山鎮整合多個業務辦公室成立“政策研習小組”和“糾紛調解團”,團隊成員定期集中學習最新政策法規,共同分析研判復雜案例,模擬調解流程,在實戰中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問題,提升團隊凝聚力。
以學習小組為載體的團隊共學、集體攻堅模式,在咸豐蔚然成風,涌現出“青年夜!薄皹I務沙龍”“項目攻堅組”等多種形態的學習共同體,全縣形成了在集體學習中成長、在團隊協作中擔當的良好氛圍,大大增強了解決復雜問題、推動重點工作的整體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