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上,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以健全制度機制的形式,來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與動力。這份重磅《意見》,一方面,鼓勵干部擔當作為、奮勇爭先;同時,也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當下的湖北,廣大干部如何在支點建設中撬動起巨大力量?我們通過幾個故事來看看。
華工激光三維五軸裝備事業部副總經理 朱馳:XYZ三個直線軸和AC兩個旋轉軸,這就是它的技術核心。發往意大利的,這款是發給匈牙利的,后面那款是發往加拿大的。我們用7年的時間,走過了歐美企業接近30年的發展之路。很多時候都會接到一些臨時性的工作和臨時性的任務,這款(三維五軸)設備當時也算是臨危受命,當時國內并沒有任何圖紙可以給我們參考,核心部件基本上國外對我們都是絕對保密的。我跟這臺設備其實是有感情的,其實并不僅是因為它是我們造的,更是因為我覺得它代表了一種精神,那就是跨越趕超、勇創一流的責任和擔當,跟好的比,跟快的競。中國智造的腳步不會停下,我們將以更加專注的精神投入到研發當中,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跨越趕超、勇創一流的責任擔當,永攀科技創新高峰。
孝感市孝南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干部 魏能亞:你看,這后面,我們建設非?,前幾個月還剛剛在場平。建設快,腳步也加快了,大部分時間就在項目上轉,每天走1萬多步。
孝感首衡城工程總經理 吳天偉: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項目秘書,形成一種習慣了。
孝感市孝南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干部 魏能亞:簽約、落地,我們把(時間)壓縮到最低程度。作為一個干部的素質擔當,把事當事,把所有事情辦好等企業,不是讓企業等我們。
武漢市經信局人工智能處副處長 李立:人工智能因為發展太快了,一個產業規劃可能只能管90天,不發展就是最大的風險,對我們干部來說,不學習,可能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像回到了學生年代,學習的壓力可能比讀博士期間還要難,很多人來我辦公室都說我桌子很亂,但是武漢市一千多家人工智能企業都在我們心中,是很清晰的,這個是永遠不會亂的,F在我們專班基本上很少在局里坐著,每次去企業一般都會超時比較嚴重,用一群專業、懂企業、懂技術的干部和企業陪跑,最早的人工智能技術它可能只是一個idea(點子),經過我們對接跟協調,還有服務,最后推動了這項技術。我們現在的做法也是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就像這次全會上提到的,不僅是要撬動中部,還是要服務全國,向全國輸出武漢市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能力。永遠保持像學生一樣,一直學習一直向上。
鄂州市臨空經濟區招商專班負責人 王志超:三年前我還在市政府辦工作,這個手提袋里面裝著的是活動流程、通訊錄,那時的臨空經濟對我來說,只是文件里一個陌生的名詞,調任臨空就是一次徹底的歸零和開拓的開始,背上雙肩包那刻我成了拓荒者。招商先要懂行,當時每天都在啃國際貨運案例、畫產業鏈圖譜、對著衛星圖找地塊。昨天才敲定東航冷鏈第三方建設三文魚工廠的事情。干部素質提升年的核心是“學、謀、干”,通過學習,不斷地開拓我們的招商思維,破解慣性招商。東航冷鏈項目就是“謀”出來的典型,我們深度分析花湖機場進口數據、貨源結構、全球市場,發現三文魚等高價值生鮮“過而不留”,從數據洞察到精準招商,再到打造“三文魚跨境閉環”,我從一個服務者起步開拓新領域,臨空經濟區也從一張藍圖開拓為現實樞紐,我們都在成長,而開拓永不止步。
(長江云新聞記者尚大原 金若晗 楊旭琿 劉璐 向昊 秦婧 龐棟 劉佳穎劉巧路 陳凱歌 羅浩洋 全晟 李慕文 朱哲鋆 彭瀚通訊員 李哲文 項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