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法治在線》欄目播出了《回家的鑰匙·襄陽站》公益行動,為走失的老人點亮回家的燈。
八月初的一個傍晚,當夕陽將襄水街的水面染成金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法治在線》欄目攜手拼多多發起,聯動襄城區政府、襄陽市公安局共同開展的“回家的鑰匙”公益行動襄陽站直播在此啟幕。
這場以“守護”為主題的活動,像一把溫柔的鑰匙,既打開了科技守護的大門,也叩響了整座城市對老人的牽掛……
市井煙火里的守護序曲
當天18時許,活動尚未開始,襄水街內外早已熱鬧非凡。
一側的非遺、美食展區人頭攢動,市民與游客在老襄陽的煙火氣里穿梭;另一側的警務展示區,反詐、禁毒裝備前圍滿了人。而當天最受人們關注的“主角”,是一枚藏藍色的小巧鑰匙扣——這便是被稱作“回家的鑰匙”的智能定位裝置。
“結合派出所近年警情分析,
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的警情
呈逐年遞增之勢!
活動現場,襄城公安分局龐公派出所社區民警黃飛介紹,2024年龐公派出所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5起,今年以來又接到10起。并且,其中有些老人還是多次走失,最多的時候同一位老人一個月有5次報警記錄。
“走失時間越長,
老人的安全風險越大!
由于走失老人可能遭遇溺水、交通事故、凍傷、中暑等風險隱患,接到老人走失警情后,派出所都會立即出動警力全力尋找。但相關警情找尋難度較大,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會讓家屬經歷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甚至情緒崩潰。
“您看,現在通過這把鑰匙,
家屬能隨時看到老人位置,
再也不用擔心老人會直丟了!
黃飛的現場演示,讓圍觀者頻頻點頭。市民鄒大爺湊近細看,感慨道:“以前找走失老人太難了,有這東西,心里踏實!”民警的講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圍觀,還有不少人現場咨詢領取事宜。
19時許,當主持人陳怡博乘舟沿襄水而來,一曲《路過人間》拉開了舞臺表演序幕。旋律漸歇,真武山派出所轄區一名老人走失的短片出現在了屏幕上:一位老人走失兩天,民警帶著警犬在山中尋回他時,老人已虛弱得說不出話。
“現在有了這鑰匙扣,尋找時間從‘天’壓縮到‘分鐘’!闭嫖渖脚沙鏊虒T肖晨走上臺,話音剛落,掌聲便如潮涌。這是對民警辛勞的致敬,更是對科技溫度的贊許。
鑰匙扣里的科技與溫情
“有了‘回家的鑰匙’,我不管身處何地,都可以時不時點開,查看父母是否在安全的地方!被顒蝇F場,走失老人亢奶奶的女兒祝佩霞舉起手機向大家展示,屏幕上的定位界面清晰可見。
亢奶奶和女兒的故事,是許多阿爾茨海默病家庭的縮影。自患病以來,她走失多達10余次,家人常年懸著心,而這枚鑰匙扣,成了轉機。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鑰匙扣設計輕便小巧易攜帶,日常使用續航時間在10天以上。鑰匙扣上面還附有二維碼,群眾掃碼即可聯系到走失老人所在社區的社區民警及時救助。
檀溪派出所社區民警汪浩國介紹,家屬一旦發現老人走失,立即可通過“回家的鑰匙”小程序查看老人實時位置。更貼心的是“路人模式”——市民掃碼即可聯系社區民警,形成“全城守護網”。
“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護老人隱私,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精準出警、科學用警,減少警力資源和時間的消耗!币沙鏊鐓^民警王雨晨說,有了“回家的鑰匙”后,警方處理老人走失警情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明顯提升。有一次,值班民警通過鑰匙的定位功能,僅用時8分鐘,就找到了走失老人。
全城接力的溫暖長卷
活動現場,《父親的散文詩》《當你老了》等歌曲輪番響起,旋律里藏著對親情的敬意。而更動人的,是人們為老人們編織起的那個“守護網”。
濱湖社區書記卓婭瓊介紹,社區里像亢奶奶這樣的三線建設者不少,其中30多位患阿爾茨海默病。為了照料好他們,社區不僅建了老年大學、全民健身公園,還成立了銀齡互助隊,引入嵌入式養老服務。“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學知識、享照料。”
民警汪浩國說,社區民警在日常會與社區、家屬共享老人信息,通過“人防+技防”,讓守護更扎實。
據悉,“回家的鑰匙”自2023年啟動以來,已走過武漢、鄭州、青島,為5000多個家庭送去安心。
在襄陽,公安機關已依托各派出所社區警務工作,收集登記相關老人信息,在轄區試點發放200多份“回家的鑰匙”。下一步,“回家的鑰匙”還將在全市推廣。
當歌曲《小美滿》的音樂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