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隨州發展基礎不牢、產業支撐不夠、城市品質不高、特色品牌不響等問題,隨州市將“整體提升環境”作為破題的關鍵抓手,聚焦城鄉環境之“凈”、營商環境之“優”、從政環境之“清”,用干部的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支撐與生態保障。
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是隨州市最大的“菜市場”,市區85%的生活物資來源于這里,日均600噸的交易量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長久以來,垃圾量大難清運、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陳舊、物業管理人員不足等“老大難”問題,讓該市場“臟亂差”的環境成為影響市容市貌,制約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短板。
今年年初,市商務局根據“清潔家園”行動精神,推行“農貿市場煥新顏”行動,針對全市18家縣級以上農貿市場突出問題,安排工作專班對接推進、限時整改。在市商務局專班干部的協調下,污水管網得以重新修繕,環衛車清運垃圾的力度更大、更及時。棚頂不漏雨了,地面不起灰了,商戶和附近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隨州市以“清潔家園”行動作為城鄉環境之“凈”的突破口,聚焦城鄉環境中的難點、堵點、痛點,打好“治臟、治亂、治源”組合拳。通過改善城鄉環境,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與吸引力。
在城區,職能部門重拳出擊,治理經營秩序雜亂、市容秩序凌亂、街道立面混亂等城市頑疾,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聚焦垃圾清運、廁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任務”,開展人居環境治理。全市1.6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102家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組建26個下沉工作隊,170個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136個小區黨支部深化結對共建,干部與群眾攜手建設清潔家園。
曾都區王店村建設“移民美麗村塆”示范點
“溝渠雜物要隨時清,不要讓垃圾過夜。”“公共廁所和垃圾站的維護是關鍵!建議保潔員每天多巡查兩次,及時清洗。”……在曾都區萬店鎮小河溝村,村民你一言我一語,踴躍為“清潔家園”建言獻策,村干部認真聆聽、筆走如飛。
家門口的小事,既關系民生,也連著民心。曾都區依托各村、社區開展“民情會診”,基層黨組織干部走進群眾中間,聆聽群眾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等“急愁難盼”,通過“收集問題、理清事項、商定辦法、共同行動、常態管護”五步工作法逐項解決。
群眾“盼的事”變成了干部“做的事”、干部“做的事”變成了群眾“滿意的事”。隨州正向著生態更宜居、環境更美好、服務更優質、生活更便利的方向大步邁進。
有了群眾的支持,營商環境才有了基礎。隨州市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發展之“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廣水市楊寨鎮省級工業園區,華鑫冶金工業有限公司技改后的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鋼化飛濺間映照出曾經的困境與如今的輝煌。今年年初,華鑫冶金曾因資金鏈斷裂兩度停產,陷入發展絕境。企業是鎮域經濟的命脈,楊寨鎮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為助企業脫困,鄉鎮干部連續3個月駐廠調研,摸清實際資金缺口,并聯動廣水市金融局多方奔走,最終促成企業與武漢鋼鐵產業基金對接,成功解決1.2億元技改資金缺口。
為企業松綁、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隨州市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十大行動”,圍繞政策惠企、服務提質、融資促進、監督護航等十個方面工作,明確65項具體政策舉措,細化21個部門牽頭責任及47個部門具體責任。干部下沉企業一線“貼身服務”,在解決具體難題中錘煉硬功夫,將惠企暖意“精準滴灌”至企業根系。
市領導包保服務116家重點企業,帶動縣市區“四大家”領導同步包保592家企業,“一企一策”協調解決企業入庫納統工作。
定期舉辦“政企雙月懇談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零距離”溝通,累計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69項。
開展局長“坐窗口、走流程、優服務”活動,市、縣兩級135名行政審批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政務服務大廳現場辦公,累計服務群眾976人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5個。
一個個難題在干部擔當作為下迎刃而解,一塊塊營商環境之“優”的壘土正向上堆疊,搭建起經濟環境之“進”的“九層高臺”。
優化營商環境,要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以群眾的評價為第一評價。今年上半年,隨州市新登記經營主體突破2.9萬戶,同比增長13.52%,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9個,合同金額1067.4億元,民間投資增速居全省第一,“強磁場”聚人,“好生態”留人的態勢正加速形成。
“及時嘉獎不僅是榮譽,更是倒逼我們繼續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動力。”6月初,隨州市通報表揚了在乙巳年尋根節籌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宣傳部記集體二等功一次,宣傳部文明實踐科科長羅成獲嘉獎。
尋根節作為今年市“五重”任務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規格籌備。圍繞接待聯絡、食品安全、醫療保障、維穩安保等任務,各職能部門成立18個工作組,由宣傳部統一調配。從只有8個科員的科室負責人,到指揮協調百余人的“節慶總策劃”,羅成有壓力,但更有動力。
在羅成等人的努力下,尋根節在炎帝故里成功舉辦、大放異彩,獲得省市兩級領導高度認可,成為隨州彰顯文化自信、深化根脈認同、賦能城市發展的文化名片。
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必須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隨州市將干部推上高位,為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鍛煉機會,搭建更廣闊的干事創業舞臺,讓干部在“放手干”“大膽做”中凝練本領、展現擔當、淬煉作風。
對在重大項目、民生工程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使用,形成“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大不同”的鮮明導向;明確“政治不過硬”“政績觀偏差”“擔當斗爭精神不強”等9類負面行為,讓“躺平者”難以“躺贏”;出臺《隨州市公務員及時獎勵實施辦法(試行)》,以實績作為記功受獎的“硬杠杠”,確保獎勵對象擔得起、立得住、叫得響。市委組織部獎勵考核“雙發力”,樹立重品行、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以“能者上、庸者下、優者獎”推動干部擔當善為。
激勵與容錯同向發力,旗幟鮮明為擔當干部撐腰,讓干部不再“怕違規、怕擔責、怕麻煩”。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組織部以《隨州市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為保障,明確10類可容錯情形,為55名干部澄清正名,讓干部“輕裝上陣”的底氣更足、“敢闖敢試”的勁頭更旺,干部隊伍活力在“嚴管+厚愛”中持續釋放。
隨州市“人心思干、人心思進”的澎湃正能量正不斷攀升,從政環境之“清”正綿綿不斷地轉化成隨州發展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