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記者 易彬 聶京京 通訊員 賀曉露
8月6日上午,在隨縣殷店鎮塔兒山菌業基地的香菇大棚里,市氣象臺副臺長楊濤一邊查看氣象監測設備,一邊向基地負責人李勝交代越夏養菌注意事項。棚外37℃高溫炙烤,棚內因收到高溫“燒棒”預警提前采取降溫措施而保持著26℃的適宜溫度。
“市氣象局在我們香菇基地安裝了氣象監測設備,菇棚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在手機和電子屏上都能看到。我們基地的管理人員能夠實時、動態地監測菇棚內氣象條件的變化,再結合市氣象局發布的氣象預報,合理安排生產,避免不利天氣的影響,提升了香菇種植的產量和收益!彪S州塔兒山菌業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勝介紹道。
把課堂搬到菇棚里,把調研做在大棚間。近年來,市氣象局始終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將學習教育成果與民生服務緊密結合,堅持開門抓學習、聽民意、辦實事,以優良作風推動氣象服務提質增效,以精準氣象服務守護隨州“一朵菇”。
“香菇是隨州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為了做好服務,2021年我們就開始了香菇特色氣象服務探索。在部分鄉鎮香菇種植基地搭建了小氣候監測設備,為香菇生產提供服務保障,同時為氣象科研提供數據支撐!睏顫f。
記者了解到,2021年起,市氣象局就把香菇特色氣象服務列為“一號課題”。4年來,氣象、農業專家組成“聯盟”,在隨縣殷店、厲山、三里崗,曾都區南郊街道等香菇主產鄉鎮布設小氣候站。數據不僅能指導菇農通風、噴水,更能為全省香菇產業集群提供科研支撐。今年7月,湖北省香菇氣象服務中心在隨州掛牌,面向湖北省香菇產業集群“五市八縣”發布精細化預報產品,指導和服務當地香菇種植生產。
楊濤告訴記者,經過近幾年服務探索,目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香菇氣象服務體系。2025年,開展實地調研和會商研判5次,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在香菇生產關鍵生育期以及高溫天氣影響階段,制作出菇溫差預報、高溫“燒棒”預警、風雪塌棚預警等服務產品,發布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拓展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微信、短信、公眾號、天惠農APP等方式推送信息。
以前靠天吃飯,現在看“屏”管理。李勝掏出手機,點開“天惠農”App,棚內溫度、濕度曲線一目了然。據統計,2025年以來,市氣象局已針對香菇生產關鍵期制作發布服務產品15期、災害風險預警8期,覆蓋合作社、種植大戶7萬余人次。
李勝說:“最近幾年夏秋季節極端高溫天氣變多,對越夏養菌非常不利。得益于市氣象局高溫預警服務,我們每次都能及時采取措施。像2022年的高溫天氣,我們延遲了制棒時間,提前準備了降溫措施,當年的損失減少了近30萬元!
如今的隨州,“氣象+香菇”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響亮品牌。市氣象局將依托湖北省香菇氣象服務中心,繼續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的新動能,讓小小香菇在精準氣象護航下香飄更遠。
(責任編輯:夢回吹角連營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