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2分鐘下線一臺東風納米01的“襄陽速度”,到智能城配車配送覆蓋11縣(市、區)、物流成本直降超50%的“襄陽效益”;從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的“極速避障”絕技,到448個智能路口通行效率飆升的“襄陽智慧”……
襄陽作為全國七個之一、湖北唯一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正積極加快“車路云”一體化建設,將其作為構筑未來競爭優勢的核心抓手,全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
“智車之城”的壯闊畫卷正依托扎實基建、硬核應用與強勁鏈條徐徐鋪展。
體系護航筑根基
襄陽,發展大道寬又闊(資料圖)
2023年4月,襄陽成功獲批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成為全國七個之一、湖北省唯一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以此為契機,襄陽將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作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轉型,在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打造、產業集聚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基于現有基礎,今年3月18日,市委再次專題研究部署襄陽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作,隨后襄陽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作專班高效響應、聞令即動,迅速落實會議部署,《襄陽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襄陽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2025年工作要點》接連出臺,精準錨定應用場景拓展等各項核心任務。
進入6月,工作專班緊扣全省支點建設科創引領戰略“襄陽市打造智車之城”的使命,精梳產業鏈圖譜、細算場景經濟賬。同時,密集召開重點成員單位座談會、核心企業協調會及縣(市、區)工作推進會。
通過一場場頭腦風暴、一次次思想碰撞,襄陽持續深化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的思路愈加清晰,全域推進的共識空前凝聚。
更為關鍵的是,一套環環相扣、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同步確立:“定期調度”機制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督戰,定期聽取總體匯報,為產業發展掃清障礙、保駕護航;“專班協同”機制月月匯集重點部門召開推進會,協調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測試牌照發放、重點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市區聯動”機制則強力打通經脈,組織市、區兩級聯合開展招商,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在產業園內落地。
這一整套“高位引領、部門協同、市區一體”的推進體系,為襄陽持續深化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組織保障。
至此,襄陽以體系化政策為牽引、以閉環式機制為保障,扎實筑牢了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的堅實基座,“智車之城”的建設根基,正日益壯大。
應用落地顯實效
政策基石穩固,襄陽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如春潮涌動,在智慧交管、智慧物流、智慧公交等關鍵領域全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無人駕駛智能城配車已經成為襄陽城市道路上的“?汀保ㄙY料圖)
清晨的襄陽市佰悅通達物流公司,數臺智能城配車依次駛出院門,奔赴各自崗位。
這些“鋼鐵快遞員”可不簡單——它們搭載3顆激光雷達、3臺紅綠燈相機、4臺環視高清相機、1個自研計算單元,能在夜間、雨雪、擁堵等復雜工況下自動駕駛。
襄陽市佰悅通達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智能城配車可以自動識別紅綠燈、人行道線、提前避讓,如果道路前方有故障,車輛會根據提示或繞行、或原地等待,若出現碰撞等緊急情況,會開啟人工干預模式,“自2023年底投放以來,已配送超1000萬件包裹,今年有望破1億件,全市投放量將達近500臺!
目前,智能城配車已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涉及郵政、醫藥、生鮮等領域,企業單票綜合成本降超50%。
襄陽9路智能公交車在車尾安裝動態顯示屏,即時顯示紅綠燈狀態和時間,后方車主也可獲取紅綠燈信息(資料圖)
不止智慧物流,智慧公交的變革同樣醒目。9路公交示范線上,司機張師傅常收到提示,“建議時速 10 公里,可順利通過紅燈”,車尾屏實時顯示前方紅綠燈信息,給后方車輛指引——這條融合 RSU、攝像頭、雷達的路線,覆蓋城郊到鬧市的各類復雜路段。
更具顛覆性的創新是“燈看車”模式——襄陽在全國率先實現智能網聯平臺與交管信控系統深度融合,448個5G+智能化交通路口告別“車看燈、讀秒數”,轉為“燈看車、讀車數”放行,借助路口感知設備,全息路口仿真實時還原行人、車輛、紅綠燈狀態,非機動車和行人常能一次綠燈全通過。
其實,這場變革的底氣,來自扎實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基建建設。按照“架構相同、標準統一”原則,襄陽已完成中心城區448個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部署9137臺路側設備,信號控制機全接入統一智能網聯平臺。
襄陽車聯網運營中心智慧大屏,實時監控448個路口、740公里道路、562平方公里的車聯網(資料圖)
在東津新區車聯網運營中心的智慧大屏上,448個路口、740公里道路、562平方公里的車聯網環境實時展現,車流量監控、信號燈智能調節一目了然。
這一創新獲工信部認可并全國推廣,讓重點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市民真切感受著“堵點少了、出行順了”。
從無人車穿梭街巷到紅綠燈“讀”懂車流,從智慧公交指引前路到全域交通智能調控,襄陽車聯網應用正從多點突破邁向深度融合,在關鍵領域樹立起看得見、摸得著的智慧標桿,全力塑造“智車之城”的全新形象。
鏈強創新促騰飛
東風納米襄陽工廠總裝車間,每兩分鐘下線一臺納米01(資料圖)
在東風奕派汽車科技公司(簡稱奕派科技)襄陽工廠的總裝車間看到,只見機械巨臂靈活舞動,自動化物料小車在地面來回穿梭,一輛輛東風納米01在現代化流水線上組裝、成型。
“我們現在每2分鐘可以下線一臺新車,面對持續升溫的市場需求,為了按時把車輛交到客戶手中,保證高產效率,我們整個工廠都在滿負荷生產!鞭扰煽萍枷尻柟S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作為襄陽市首個A0級新能源乘用車整車項目,東風納米01自去年初上市以來,便展現出勃勃生機,通過不斷推出新車身、海外版等多樣化車型,不僅牢牢抓住國內新機遇、勇攀新目標,更將視野投向全球,持續開拓海外市場。每一次突破,都鏗鏘有力地彰顯著“襄陽智造”在世界舞臺日益提升的競爭實力與影響力。
如果說整車制造是襄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筋骨,那么檢測研發便是其強筋健骨的內核。
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資料圖)
在距離奕派科技襄陽工廠幾公里之外的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智能網聯汽車在測試區上演“極速避障”絕技,十幾秒的精準操控,彰顯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硬核實力,六大試驗場地與二十余個專業實驗室構筑的創新矩陣,正孵化著覆蓋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的服務生態。
產業鏈的協同發力,更讓襄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形成了從核心部件到整車制造的完整生態。在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的加持下,東風股份的智能物流車、奕派科技的東風納米智能乘用車、騰龍汽車的智能公交,構成了多元產品矩陣;東風電驅動、國太陽、群龍汽車等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總成及零部件,則為智能網聯汽車裝上“襄陽芯”。
技術的銳意創新,離不開標準與研發的堅實支撐。襄陽正積極推動相關企業突破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成效顯著:推薦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L4級智能駕駛商用車示范運營監控與調度系統研究”、東風股份“基于車路協同的新能源專用車智能化技術研究”獲2025年省級技術創新項目立項公示;指導漢江智行“車聯網應用聯合實驗室”開展市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這些都共同構筑起襄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技術高地。
當下的襄陽,正立足新的發展起點,以推進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為核心抓手與戰略支點,全力建強基礎設施、深耕多元化應用場景、全速推進標桿項目落地生根、加速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致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和創新高地,讓產業鏈條日益枝繁葉茂,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