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荊門市“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在實踐探索中,成功將婦女群眾從受眾和被宣教者轉變為宣講參與者和“成果展示者”。這種創新的宣講方式,讓理論宣講在婦女群眾中活起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和概念,而是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藝術表達,極大地豐富了理論宣講的形式,提高了宣講效果。
“大別山下英魂在,紅色基因永不改,傳承精神鑄輝煌,新時代!”日前,荊門市東寶區龍泉街道北門社區紅色文化廣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文藝宣講,“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三大精神”宣講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志愿服務隊隊員通過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回顧黨的光輝歷史,講述紅色娘子軍的英勇事跡,深入闡釋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核心要義,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觀眾。
近年來,這支隊伍以實施“紅色種子工程”為依托,不斷發展壯大,從最初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她們活躍在城鄉各地,通過文藝宣講的獨特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方針政策傳遞給廣大婦女群眾,覆蓋婦女群眾50余萬人,發展隊伍92支近5000人,實現了縣(市、區)和鄉鎮(街道)的全面覆蓋。
荊門市“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
強化內功,打造“紅色尖兵”
“姐妹們,排好隊嘍!今天咱們的‘紅色娘子軍’又要出發宣講啦!”
宣講當日,一大早,全國“三八紅旗手”、湖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東寶區婦女健身協會黨支部書記樊翠蘭就拿著小喇叭在廣場上招呼著。
市婦聯以東寶區婦女健身協會為主體,在原有廣場舞骨干隊員的基礎上,廣泛吸納熱愛宣講工作、熱心公益活動的婦女群眾,組建了荊門市“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以樊翠蘭為領頭人,從廣場舞骨干中走來,又吸納了眾多熱愛宣講、熱心公益的姐妹,用巾幗之姿扛起了文藝宣講的大旗。
樊翠蘭帶領“紅色娘子軍”們一起健身
為讓“紅色娘子軍”的宣講力量遍布城鄉,市婦聯實施了“紅色種子工程”文藝宣講志愿者骨干培育項目,實現了全市65個鄉鎮“紅色種子”全覆蓋,建立了“紅色娘子軍”種子庫。與此同時,制定了工作手冊,明確了隊伍介紹、LOGO、隊服等規范,每個小分隊配發10套統一服裝和背包,規范化管理讓這支“紅色娘子軍”的宣講活動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2025年3月4日,荊門市婦聯組織“紅色娘子軍”巾幗志愿服務隊以“學雷鋒 紅色娘子軍志愿服務隊在行動”為主題舉辦了宣講活動。
為了創新學習方式,提升自身能力,“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多次邀請荊門市紅色巾幗宣講團的成員為團隊骨干開展講座,傳授經驗與知識。志愿服務隊隊員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級婦聯組織的政治宣講,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提升的機會。不僅如此,志愿服務隊還制定了專屬的“三項制度八項規定”,明確了“積極學習,志愿服務,維護團隊先進性”等內容,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作為團隊的使命任務。通過這一系列努力,志愿服務隊隊員的思想認識有了顯著提升,理論素養也大大增強,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愈發強烈,就像一群隨時準備沖鋒陷陣的“紅色尖兵”,蓄勢待發。
全面開花,巾幗宣講展風采
市婦聯一直以來對巾幗宣講工作極為重視,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積極開展“百千萬巾幗大宣講”。在此背景下,“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模式異軍突起,大放異彩。
2025年6月30日,市婦聯組織荊門“紅色娘子軍”文藝宣講隊在北門社區紅色文化廣場舉行“紅色娘子軍頌黨恩,文藝宣講慶七一”主題活動。
市婦聯將“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模式運用到巾幗大宣講實踐活動中,通過集中宣講、調研宣講、專題巡回宣講、開設微講堂等方式,先后圍繞“巾幗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巾幗筑夢新時代 我與祖國共奮進”等主題,將紅色節目教學送到全市鄉鎮(街道)文藝骨干隊伍、宣教示范點、“廣場舞大媽”群體中。在“七一”、“十一”、社區文化節等節點時段,在戶外開展大型群眾性紅色節目展演、紅色巾幗宣講等專場活動,線上線下觀看群眾超過12萬人次,她們的影響力如同漣漪一般,不斷向外擴散。
如何讓理論宣講從室內走向室外,從固定轉為日常,從被動轉為主動,從靜態轉為動態,也是“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孜孜不倦思考探索的現實問題。
2025年3月5日下午,“紅色娘子軍”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為荊門市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帶來精心編排的歌舞節目。
為進一步發動群眾,讓理論宣講形式變得更加活潑,群眾更加喜聞樂見,“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通過在廣場舞隊伍中普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社會、愛家鄉等歌曲,發動各健身隊伍在每晚的廣場舞教學排練中開展宣講活動,春風化雨,寓教于樂。近年來,共編排和推廣《共產黨領導好 幸福生活萬年長》《最親的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代代傳》《文明新風尚》《我和我的祖國》《大中國》等20多個節目,在92支隊伍、5000多名健身隊員中推廣,通過舞蹈、快板、漁鼓等表演形式和互動問答、宣講團成員點評等方式,活躍宣講氛圍,實現了以城帶鄉、城鄉結合!凹t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每到一地開展活動,當地婦女群眾共同參與,一起表演展示,用歌舞等文藝形式激發大家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從散到聚,文藝宣講全覆蓋
“以前有觀眾聽理論宣講,總覺得像‘聽報告’,記不住也難理解。”樊翠蘭坦言,這是“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最初面臨的難題。
2024年10月17日上午,荊門市“紅色娘子軍”巾幗宣傳志愿服務隊宣傳宣教活動走進鐘祥市冷水鎮文體活動中心。
如何讓黨的理論從“文件里”走到群眾心里?答案藏在志愿服務隊承接的一系列項目里。志愿服務隊主動對接省、市婦聯的公益木蘭政治思想引領項目,把單一的理論宣講和“紅色娘子軍”的紅色文藝基因結合起來:2023年啟動的“紅色娘子軍”政治思想引領項目,將黨史故事編進情景劇;在“飛舞的蒲公英”項目里,志愿服務隊隊員把婦女權益政策寫成快板詞;“紅色種子工程”則專門培育基層文藝骨干,讓更多人學會用表演講理論。
2024年10月22日,掇刀區婦聯聯合荊門市“紅色娘子軍”巾幗志愿服務隊走進掇刀區虎牙關社區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宣教活動。
志愿服務隊以紅色文藝表演為“粘合劑”,把原本分散的廣場舞婦女群眾團結起來,在排練、展演時,“見縫插針”講理論。通過集中宣講、調研宣講、專題巡回宣講、開設微講堂等多種方式,荊門“紅色娘子軍”巾幗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以教學、展演的方式,將紅色宣講節目送到全市鄉鎮(街道)文藝骨干隊伍、宣教示范點,送到基層婦女群眾之中。同時,在基層小分隊中開展了“唱響巾幗紅 締造幸福家”活動,實施“紅色種子”傳播計劃、“紅色小組”培育計劃和“紅色守望”牽手計劃,組建“紅色娘子軍”婦女小組60余個,組織宣講隊員與婦女群眾開展關愛幫扶和姐妹牽手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基層婦女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激活了基層婦女群眾的“紅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