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俊
7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習近平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要“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更新工作,今年以來,我市提速推進老舊小區、街區等改造,通過推動燃氣管道、排水防澇、雨污分流、污水處理等設施更新,實施市政道路新建、配套、拓寬、延伸等工程,建設城市綠色慢行系統,打造“一河兩岸”生態游樂空間,這一系列行動提升了城市品質,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人們追捧點贊,好評如潮。
深刻理解實施城市更新的重大意義
城市更新是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比如城市風險隱患較多、設施體系還不夠健全等。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和管理服務水平,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通過更新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增強城市的安全韌性;通過增加綠地植被,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通過推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使城市運行更高效;通過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賡續城市文脈。今年以來,隨州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內的隨州“老味道”、民俗文化演出、白云湖夜游及燈光秀等吸引著眾多市民游客駐足體驗欣賞,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獲得了人們的一致好評。
城市更新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巨大,通過推進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盤活閑置土地和老舊建筑,既可以直接帶動鋼鐵、水泥等產業發展,有效促進家具、家電等領域消費,對社區商業、物業服務市場規模擴大均有直接或間接拉動作用,還可以營造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形成以長期運營、增值服務為支撐的發展新模式,有利于拉動投資、提振消費,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發展。在當前經濟面臨壓力、房地產行業遇到挑戰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更應該成為刺激地方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州相繼實施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工程、迎賓大道慢行步道暨周邊環境提升工程、白云湖“一湖兩岸”功能提升項目等建設,擴大了需求,增加了就業,帶動了消費,促進了隨州經濟向好發展。
城市更新是傳承歷史文脈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歷史文化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根”和“魂”。深入挖掘歷史文脈,通過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科學利用,才能留住城市記憶,展現特色風貌。城市更新項目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改造,更是對城市文化與歷史的尊重與傳承。在更新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區、建筑及其影響地段的傳統格局和風貌進行改造、挖掘,就會成為城市獨特的記憶符號,擴大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增強城市的辨識度和歸屬感,也能讓市民和游客深刻體會到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城市形象的提升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會引來人才和資本流入,有助于以文化賦能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隨州的城市更新要把隨州的文化元素如炎帝、編鐘、季粱、隋文帝楊堅、禮樂等融入到城市的建設中,讓人們在城市中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隨州實施城市更新的對策建議
抓好城市更新規劃。結合《隨州市中心城區城中村和城市危舊房三年改造計劃(2025-2027年)》,高標準編制隨州市“十五五”城市更新專項規劃。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深入開展摸底調研,精準掌握群眾需求和發展需要,注重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避免“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確保城市更新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結合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城市更新的重點區域及其更新方向、目標、時間、總體規模和更新策略,明確城市更新單元范圍內應當配置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的類型和規模、項目的時間安排、資金來源等。建立規劃、土地、財政、稅收、金融等聯動支持政策體系,通過市區、政企、項目聯動,推動各要素統籌協調發展。
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圍繞城市服務功能弱項、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進市政道路、管網、社會停車位、城市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城市。聚焦打通文海路、文帝大道、隨城山大道等一批“斷頭路”,強化交通節點、堵點治理,暢通城市微循環,讓市民出行更加通暢、便利;聚焦燃氣、污水、供水、雨水等問題短板,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管網提升改造,提高燃氣、供排水管網覆蓋范圍和供應保障能力;聚焦城市停車難問題,充分挖掘城市空間資源,科學增建停車設施,智能化統籌全市停車車位;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種植綠化苗木、完善健身設施、設置休閑座椅等建設“口袋公園”“袖珍公園”,大力加強改造老舊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提升市民游憩體驗。
加快完整社區建設。所謂完整社區,就是指在居民適宜步行范圍內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全覆蓋的物業管理和健全的社區管理機制,居民歸屬感、認同感較強的社區。重點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等方面開展工作,包括解決好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配齊幼兒園、老年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和綜合服務設施,并根據居民需要提供公共活動、健身休閑運動等場所,以及品牌連鎖便利店、超市、惠民菜店、幸福食堂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加快建設“紅色驛站”和創建“紅色物業”示范小區,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要抓實抓細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擯棄過去政府單邊推動方式,運用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政府、企業、住戶”資金合理共擔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參與城市更新,組織居民自主決策,哪個小區達成一致意見就啟動改造哪個小區。此外,完整社區還需要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有健全的社區協商機制和溝通議事平臺。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隨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傳承歷史文脈。要精心呵護前人留下的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通過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新文化、孕育新業態,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居民的生活品質。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保護機制,結合老舊小區、危險住房改造,在挖掘文化遺產價值、保護傳統風貌基礎上制定綜合性保護、修繕、改造方案,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要加快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義地崗遺址公園、青銅古鎮等重點項目,并把隨州的炎帝文化、編鐘文化、季梁文化、專汽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更新之中;要加強楊堅、季粱、歐陽修等名人紀念館建設,讓人們記得住歷史、留得住鄉愁;要圍繞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延伸更新改造,讓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成為隨州城市新地標,并成為傳承隨州傳統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會客新客廳”。
大力拓寬融資渠道。城市更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通常投資規模大、周期長、復雜度高,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隨州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投融資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吸引社會資本、社區、居民等各方面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工作。特別是在融資方式上有所創新,需要強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撐,并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要加快創新建立城市更新基金、使用銀行信貸資金、發行專項債以及保險資金、住房公積金等金融支持政策,為城市更新融資提供政策保障。
。ㄗ髡呦抵泄搽S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