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報記者呂偉特約記者 葉相成
這是一張覆蓋全域的守護大網,這是一份忠誠不渝的山水情緣,這是一個擔當奉獻的志愿群體——
從丹江口市“小水滴”守水護水志愿服務組織,到鄖陽區漢江清漂隊,再到張灣區“灣清清”保水護水志愿服務隊……在十堰丹江口庫區,2000多支志愿護水隊、33萬名碧水守護志愿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常態化在庫區巡河清漂,確!耙汇逅览m北上”。今年以來,全市27個國省控水質考核斷面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十堰人人都是“守井人”,志愿服務精神已深深融入每個人的血脈,彰顯了十堰城市的文明特質。
人人都是守井人
為扛牢確!耙汇逅览m北上”政治使命,聚焦守水護水節水,丹江口市成立361個“小水滴”守水護水志愿服務組織,設立黨員、清漂、護岸、巾幗、紅領巾等13個“小水滴”志愿者協會,各個村(社區)都有志愿服務隊,已形成全域志愿服務網,實名注冊志愿者20余萬人。
3年前加入“小水滴”志愿服務隊的袁慧,和“德新”護水志愿服務隊成員蔣德新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袁慧曾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面會,分享十堰市“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中國”的做法。蔣德新祖上四代都是漁民,丹江口庫區取締網箱養魚及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實施后,他上交漁船,開上了巡邏船,完成了由漁民到志愿者的身份轉換。夫唱婦隨,妻子也加入他的行列,成為丹江口市清漂志愿者協會的佳話。
沿漢江上溯60公里,鄖陽區漢江清漂隊在漢江鄖陽區170公里河段開展常態化巡河清漂,年均清理垃圾超2700噸,汛期最高單日打撈量近80噸。在漢江最大支流堵河張灣區方灘鄉段,張灣區7萬余名志愿者以點點微光匯聚星河,讓保水護水成為融入日常的動人風景。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起“8+10+N”(8個綜合性、10個區域性、N個專業行業性)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成立環保志愿服務隊2000多支,建設志愿服務站點5700多個,構建起市縣鄉村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全員參與的環保志愿服務體系。從清理庫岸、水面垃圾到全域建設文明河流,從守水護水全域覆蓋到重點難點精準施策,十堰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更加系統,建設目標更加具體深入。
共建守水護水“朋友圈”
同飲一江水,共做“守井人”。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我市深入開展“美麗十堰我們在行動”專項活動、碧水保衛戰、“幸福河湖共同締造行動”“最美守井人”評選活動,實行守水護水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開展十大優秀環保志愿服務隊、百名優秀生態環保志愿者評選、“節水護水愛水”公益廣告征集等活動,讓守水護水節水家喻戶曉。
8月13日,“美麗中國,志愿有我”南水北調九。ㄊ校┥鷳B環境志愿服務聯合行動在我市啟動,共同為九。ㄊ校18個志愿組織代表授旗。該行動致力于加強跨部門、跨。ㄊ校┥鷳B環境志愿服務資源整合,凝聚九省(市)志愿服務力量,共同守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生態環境。
同時,我市著力深化京堰兩地民間交流,建立重要節點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和交叉互動活動平臺,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京堰環保志愿聯盟已開展“飲水思源感恩十堰”宣講等活動200余場次,聯動京津冀豫鄂15個節點城市舉辦青少年守水護水節水主題巡講,十堰守水護水節水“朋友圈”越來越大。
源頭守護一泓清水
在十堰,守水護水“一張網”已然形成。
我市不斷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和支溝分片包干治理體系,2489條大小河流配齊“管家”,河(湖)長制獲國務院激勵。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和10個縣(市、區)分中心,構建起“1336”水質智慧監測制度讓一切污染可能無所遁形。
立法剛性約束落地生根,制度保障筑牢護水根基。十堰市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法規,筑起堅實法治堤壩。同時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出臺實施《守水護水行為規范》!拔彘L”(河湖長、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聯動機制凝聚起強大監管合力,專項執法利劍出鞘,河湖管理秩序井然。
武當山特區創新推出“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模式,以基層治理網格為基本劃分單元,繪制文明河流創建包保路段表,從源頭守護一泓清水。
一年來,全市上下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中,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偉力,切實將生態保護轉化為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持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全市黨員干部爭當守水護水節水的示范先鋒、綠色低碳生活的引領者、志愿服務精神的弘揚者,凝聚起全社會保水護水節水的磅礴力量,奮力描繪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庫區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