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將軍故里的孝昌縣小悟鄉,坐落于大別山革命老區腹地,積極響應全省“干部素質提升年”戰略部署,深挖本地紅色資源這一“精神富礦”,將基層一線打造為淬煉本領的“練兵場”,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走進小悟鄉項廟村抗大十分校舊址,展館建設現場秩序井然。為深度還原歷史記憶,年輕干部深入走訪英雄后代與革命前輩,系統收集、整理散落民間的鮮活記憶。年輕干部張爽作為抗大十分校舊址的講解員,全程參與了舊址修繕、史料征集和展陳設計工作。她深有感觸地說,這既是追尋初心的精神洗禮,也是在與村民并肩中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的寶貴課堂。
“我們精心串聯整合抗大十分校、李先念同志故居等8處革命舊址,打造出一條內涵豐富的紅色研學路線,去年累計吸引游客8萬余人次。在一次次深入講解中,我們對‘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內核理解得愈發深刻,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也更加牢固!毙∥蜞l年輕干部張爽說。
如果說紅色研學是滋養干部的“理論課堂”,那么產業一線就是檢驗與錘煉能力的“實踐考場”。在小悟鄉勝利村的番茄試驗大棚里,年輕干部黃瑞正與村干部、農技人員一道,討論與謀劃明年番茄種植的相關事宜。在一線摸爬滾打中,干部們的市場洞察力與攻堅克難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項目啟動之初,技術風險和銷路保障是村民最大的顧慮。我們與村干部駐點辦公,反復試驗摸索,并邀請專家‘手把手’田間指導。為破解銷路難題,我們積極對接鄉賢資源,并成功引入市場主體,有效化解了群眾的后顧之憂。”小悟鄉年輕干部黃瑞說。
如今,18個高標準番茄大棚已在勝利村拔地而起,通過“訂單銷售”與“開放采摘”的創新經營模式,不僅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開辟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新渠道。目前勝利村番茄產業初具規模,南瓜基地建設即將啟動,還同步謀劃發展深加工產業,致力于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在駐村干部和鄉里年輕干部的傾力幫扶下,今年番茄長勢喜人。目前試種大棚預計畝產可達2000斤左右,市場行情約35元每斤。這讓我們后期愈發有信心引進更多品種,穩步擴大種植規模!毙∥蜞l勝利村黨總支書記劉壽元說。
為系統性、高質量提升干部隊伍素質,小悟鄉精準施策打出一套“組合拳”,實施“年輕干部成長計劃”,引導年輕干部深入紅色研學、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最前沿,通過“老帶新”“傳幫帶”加速年輕干部成長;推行“年輕干部在一線”機制,鼓勵年輕干部常態化入戶走訪,每月記錄“民情臺賬”,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實踐是最好的課堂,一線歷練讓年輕干部們深刻體會到,真正要把工作做好不能‘紙上談兵’,而要體現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真本事’上,F在全鄉年輕干部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難題主動想辦法的勁頭更足了,群眾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也明顯提升!毙∥蜞l紀委副書記陳慕蘭說。
今年以來,小悟鄉錨定“想為、能為、善為、有為”干部成長目標,通過集中學習夯實根基、研討交流深化認識、思想碰撞激發智慧,有效推動年輕干部持續深化理論武裝、系統提升履職能力、自覺錘煉務實作風,為全鄉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充沛的人才動能。
“我們以‘干部素質提升年’活動為抓手,通過健全導師幫帶、組織常態學習、強化一線實踐,切實把紅色精神的滋養轉化為能力躍升的‘催化劑’,引導年輕干部在破解難題、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錘煉務實作風、踐行根本宗旨,實現政治能力和專業素養‘雙提升’!毙∥蜞l黨委組織、統戰委員董文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