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收官‘十四五’ 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關注區域聯動。發布會上透露,“十四五”以來,全省經濟總量連續跨越三大臺階,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武漢、襄陽、宜昌三大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持續提升,“金三角”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湖北省經濟總量先后突破4萬億、5萬億、6萬億元大關,年均增長7.1%,其中有三年增速位居中部第一,經濟總量占中部地區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9.5%提升至2024年的20.9%,湖北省區域協調發展呈現出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鄉融合更加深入、省際合作更加緊密四個特點。
湖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毛明天:我們堅持“強核 壯圈 興城”,推動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全省經濟集聚度、區域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力全面提升,武漢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穩居中部省會城市第1位。
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以武漢為核心引擎的武漢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6萬億元,占全省比重超過60%。中部地區經濟、科創、商貿物流、航運中心地位持續鞏固。
武漢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 王洋:深入推進武漢都市圈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累計打通斷頭路、瓶頸路32條,1062項民生服務事項實現“一圈通辦”。
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在“十四五”期間實現了綜合實力的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連續突破5000億和6000億元大關,穩居中部非省會城市前列。
襄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孟艷清:扛牢扛實區域重點城市使命責任,樞紐地位更加鞏固,形成“五向”高鐵格局,會同武漢、十堰和隨州打造“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聯合宜昌、荊門、荊州共建“國家級磷化工循環產業集群”,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50強,成為全省唯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作為長江大保護的“立規”之地,長江干流宜昌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江豚頻現成為常態。在破解“化工圍江”后,宜昌在綠色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加速向精細化工、生命健康、新能源賽道躍升,地區生產總值達6191億元,躍居中部非省會城市首位。
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徐偉營:我們確保一江清水東流,全市34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堅持攀高逐新,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全面完成,精細化工占比提升至48%,打造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扛牢宜荊荊恩城市群“群主”責任,共同培育宜荊荊磷化工循環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
面向“十五五”,湖北圍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科學謀劃,推動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全力將湖北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
(長江云新聞記者 馮志強 宋杰 嘉魚臺 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