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記者熊慶萍 通訊員洪江偉
一橋連三省,鄉音匯黃梅。
8月18日晚,“黃梅‘戲’引力——2025黃梅戲藝術周”在黃梅縣一河兩岸濱河西路盤龍大橋畔啟幕,三公里河岸化作露天大劇院,婉轉的黃梅調隨波光蕩漾,萬名觀眾如潮水般漫過濱河西路。
開幕以來,藝術周持續升溫,這場名家薈萃、全民互動的“大黃梅”,讓跨越鄂贛皖三省的文化盛宴在此沸騰。
名家薈萃:梅花綻放戲韻長
“希望大家攜起手來,讓黃梅戲在新時代綻放更多燦爛奪目的光彩!” 開幕當晚,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俊的深情寄語,拉開了這場藝術盛宴的序幕。
藝術周期間,楊俊、趙媛媛、孫娟三位來自湖北和安徽的梅花獎得主,以及國家一級演員潘文格、余順、張小威、涂小勇等齊聚黃梅,成為藝術周耀眼的星光矩陣。
梅花獎得主趙媛媛一曲《誰料皇榜中狀元》重現經典,“為救李郎離家園”的清亮唱腔劃破夜空,臺下觀眾當即報以雷鳴般的喝彩!岸嗄晡匆娺@樣熱烈的場面!”演出后趙媛媛難掩激動,“藝術周不僅展示好作品,更在培養新觀眾,這是黃梅戲發展的新機遇!
另一朵“梅花”孫娟演繹的《愛歌》《怕你旅途太寂寞》《海灘別》,甜潤的嗓音、層次豐富的表演,將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呈現舞臺。離鄉29載的國家一級演員張小威,與本土“七仙女”黃維合作的《滿工對唱》,讓鄉音里的溫情直抵人心!11歲離開家鄉,如今見這么多年輕人愛黃梅戲,倍感振奮。盛會召喚必歸來,這是對文化根脈的守護!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洪年的《天子命詔》蒼勁醇厚,唱盡黃梅戲百年滄桑;省級傳承人徐記柱邀請戲迷共唱《夫妻雙雙把家還》,臺上臺下笑聲連成一片!啊沁z’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徐記柱感慨,“萬名戲迷同唱,就是最好的活態傳承——她的根深扎鄂贛皖沃土,魂在百姓口耳相傳間!
跨省聯動:一戲情牽皖鄂贛
“家在黃梅,愛在黃梅,黃梅的山水惹人醉……”開幕夜的合唱聲響起,來自江西九江的戲迷方彭林紅了眼眶。“一句鄉音,就把我們從跨省的陌生人變成了自家人。” 他特意帶著全家趕來,手里的熒光棒隨著黃梅戲的旋律輕輕搖晃。
這場文化盛宴不僅吸引了湖北本地觀眾,更匯聚了安徽、江西、山東等多地戲迷,讓盤龍大橋畔成為省際文化交融的大舞臺。
本次藝術周由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主辦,黃梅縣黃梅戲協會承辦,九江市黃梅戲活動中心、蘄春縣黃梅戲協會、英山縣黃梅戲協會共同協辦。這種跨省聯動,讓黃梅戲成為連接鄂贛皖的文化紐帶。
嫁到南昌的黃梅戲迷夏雪萍,專程回鄉看戲。她表示,自己是資深票友,走到哪唱到哪,希望家鄉的黃梅戲越唱越響,唱到全國。
江西九江的藝術家們帶來的不僅是經典唱腔,更有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誼。近年來,三省通過多種文化交流活動,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共唱一臺黃梅戲,共繪一個同心圓。黃梅縣持續創作《桃花開了》《傳燈》《青銅戀歌》《我的鄉村我的親》《一代義伶邢繡娘》《梅城煙雨》等精品劇目,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年演出超180場,近百個業余演出隊年演出數萬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此次藝術周正是這種跨省文化交流的延續與深化,讓不同地區的黃梅戲藝術特色在碰撞中綻放異彩。
全民共唱:薪火相傳續華章
開幕式當晚,70歲的宋大爺帶著老伴早早占了前排,手里的蒲扇隨著《報花名》的節奏輕搖,“聽了一輩子,這腔調就是熨帖!
據統計,僅開幕當晚現場觀眾就超3萬人,線上直播觀看量突破200萬人次!八囆g周期間預計參與人次將超過10萬!秉S梅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藝術周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臺上臺下融為一體。孫娟邀請男戲迷共唱《海灘別》,徐記柱與女戲迷合作《夫妻雙雙把家還》,涂小勇邀請女戲迷互動《夫妻觀燈》,幸運觀眾雖略顯緊張,卻在名家帶動下出色完成演唱!斑@就是黃梅戲的魅力——臺上是名家,臺下是知音!敝鞒秩说母锌莱隽嘶迎h節的深意。
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2021屆學員演繹的《天仙配·鵲橋》,則讓青春氣息與傳統戲韻撞出火花,贏得老戲迷的贊嘆:“00后也能把老戲唱得這么有味道!
《情更稠》聯唱中,青年演員嗓音清亮如初升朝陽,黃梅挑花非遺傳承人洪利帶著吳妞妞等人,將青藍底布上的細密針腳與戲韻融合,《挑花手巾四方》展示,讓非遺與戲曲在舞臺上“活”了起來。
“為最大限度地滿足戲迷們的需求,藝術周將現場設置在盤龍大橋這一公共空間,不售門票,精彩的表演將持續至8月24日!焙秉S梅戲藝術劇院院長余文新說,除經典唱段、小戲外,還將有樂器演奏、現場教唱等更多形式的活動,讓黃梅戲的“戲”引力持續釋放,讓“大黃梅”的旋律在濱河之畔越唱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