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
▲ 新四軍第五師副政委陳少敏
▲ 黃春庭烈士
李先念率部南下途中
團結抗戰救國
隨南軍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
隨州市檔案館(隨州市史志研究中心) 陳 瑾 楊曉艷
李先念同志于1939年1月,從河南竹溝率部南下進入湖北。其率領部隊的首腦機關和主力先后三次進駐隨州境內。1939年2月至5月,進駐應山縣(今廣水)漿溪店,開辟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39年12月至1942年6月,進駐隨南九口堰,開辟白兆山革命根據地,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建軍;1945年4月至12月,恢復四望山革命根據地和白兆山革命根據地并在漿溪店作反內戰準備。
新四軍第五師從南下時的160余人發展到中原突圍前的5萬余人,在和鄂豫邊區軍民獨立堅持的抗戰中,抗擊了15萬名日軍和8萬名偽軍。對日偽作戰的主要戰斗達1260次,對頑軍自衛作戰870余次。在斗爭中,形成了跨越五省的鄂豫皖湘贛解放區,解放了9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300余萬人口。從戰略上配合了華北、華東解放區戰場,支持了正面戰場的抗戰,直至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成為中原抗戰的中流砥柱。
從1939年到1945年,李先念及其率領的部隊在隨州生活戰斗三年半之久,在炎帝故里這片熱土地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李先念除夕破廟講故事
1939年2月18日,農歷除夕。李先念等一行從隨縣天河口直奔應山漿溪店。隨行人員征得李先念的同意,決定就地宿營。有人提議到老鄉家去住,李先念搖搖頭說:“我們不要去打擾老鄉啦。自從日軍入侵,國民黨軍隊及地方政府搜刮民脂民膏,土匪也趁火打劫,他們已經夠苦的了,難得過一個團圓年,我們就到那個破廟去宿營吧!
隨著李先念的手指方向,大家來到凈明鋪一破廟,生起了火,圍坐火旁吃干糧。為了活躍氣氛,有人提議要李司令員講故事。李先念說,給大家講什么呢?有人說:“就講司令員長征的故事吧!崩钕饶钣淇斓亟邮芰。他深情地敘說著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同志們聽得十分專注,漸漸忘記了饑餓和寒冷。李先念除夕破廟講故事,讓大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
余家店戰斗
1939年2月27日,部隊到達漿溪店后,李先念命令參謀長周志堅率部去聯絡應山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游擊隊,進行統戰和籌款工作,途中部隊進駐余家店附近。大約10點鐘,一隊日本侵略軍從應山城出發,奔余家店而來。駐在余家店附近的國民黨軍桂軍一個營及應山縣抗敵自衛團均不戰而逃。忽然,幾十發炮彈呼嘯而至,落在新四軍豫鄂游擊大隊駐地不遠的地方。周志堅在回憶錄《八易春秋》中記述道:“大概是我的望遠鏡反光,讓敵人發現了目標,‘噓’的一聲,一顆炮彈落在土地廟后爆炸了。我伸手抱住司號員,兩人一翻身,滾到一個土坎下。在同一瞬間,又一發炮彈飛來,把我們剛才用以隱蔽的油梓樹攔腰炸斷。我和司號員的身上都蓋上了一層泥土,可見當時的兇險。”炮彈聲后,周志堅急忙察看敵情,只見日偽軍正向西“掃蕩”,他果斷指揮部隊迅速展開迎敵作戰。在新四軍猛烈攻擊下,日軍在死傷20余人后,倉皇而逃。
這場戰斗當時雖然只消滅了20多個日軍,但是它的意義卻非常重大。武漢會戰之后,日軍非常猖獗,當時在武漢外圍地區,國民黨軍隊和老百姓談日色變,把日本人說成是“神兵”。在這種情況下,余家店戰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戰勝日軍的信心。
李先念和九口堰的鄉親們
1940年6月,李先念率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進軍隨南,開辟白兆山敵后抗日根據地。那時,老百姓避兵如避瘟疫,或投親友、或鉆山林,惟恐抓丁拉夫。然而,他們很快發現這支軍隊和從前見過的不一樣,他們紀律嚴明、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物送還、損失賠償,在每日僅維持半飽甚至是餓著肚子的艱苦條件下,依然能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反而為群眾挑水掃地,修蓋房屋。就連縱隊司令員李先念,也和百姓親如一家。
時值農忙插秧季節,農民方中高在耕田時腳被劃破,流血不止。李先念發現后,立即叫警衛員扶方中高去部隊醫療所包扎,他自己卻卷起褲管下到水田里,操著方中高使的耖子幫著平起田來,看那姿勢竟是做農活的老把式。老百姓按當地習俗,請他喝“歇客”酒,他婉言謝絕了。主人塞給他4個咸鴨蛋,他饒有風趣地說:“我不能搞特殊啊,但是可以和鄉親們一樣,接受一個,入鄉隨俗嘛,也算軍愛民,民擁軍!”當拉起家常,大家才知道,眼前這位普通軍人,竟是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紅軍軍長、司令員李先念,而且他還是一個木匠出身。當時一個鄉親和李先念聊得太興奮,完全忘了是在同一個司令談話,追問道:“你是什么木匠?是蓋房子還是做桌椅?”“學做棺材!”李司令很肯定地說,在場的鄉親們聽了感到驚奇。李司令見大伙顯得很窘迫,又正正經經做著刨刨子的姿勢,說:“喏!這么一下子把木頭刨平,破的洞補起來。做好榫頭、榫眼,幾塊這么一對,就成了!贝蠹叶夹α似饋,李司令興致也高了,繼續說:“我做木匠學徒年紀還小,沒有出師就參加了革命軍,F在不做木活兒了,要做,我還可以動手!
1941年,隨南遭受嚴重旱災,糧食歉收,農民生活極苦。五師官兵和邊區黨委在大力實行減租減息、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還組織群眾興修水利,燒石灰、燒碳,采收農副產品,幫助農民生產自救,度過災年。老百姓十分愛戴自己的軍隊,自己吃糠咽菜,卻給部隊送去募捐的糧食300石,借來的糧食1000石,維持了五師領導機關及十三旅等部隊的4個月伙食。當時邊區黨委決定以1942年秋季田賦做抵,但第二年因國民黨軍隊進攻,五師退出隨南,一些群眾借出的糧食一直未結賬。為此,李先念和其他原五師老干部都念念不忘隨南人民對子弟兵的無私支援。
新中國成立后,李先念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依然沒有忘記隨南人民。1979年,李先念路過隨州時,詳細詢問了隨南洛陽店一帶的情況。1982年,他在武漢又詢問洛陽店九口堰的建設,一再指示,要把洛陽店九口堰建設好,把根據地人民生活水平盡快提高起來。1984年,李先念還專門為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題詞。
李先念和警衛員
土地革命時期,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與警衛員巴方庭情同手足。因巴方庭黝黑機靈,李先念總喚他“黑皮”?箲饡r巴方庭得知老首長任新四軍五師師長,他連夜給李先念寫信,表示想再到首長身邊工作,并靦腆提出想要兩件“寶物”——鋼筆和手表。當初他同政委是有啥說啥,心窩窩里的秘密也能掏出來,巴方庭想:“管他呢!反正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說,主要還是同首長通通訊息!”這次寫的信,李先念還真收到了。巴方庭要的兩件東西,他一直放在心里。
抗戰末期,當兩人在信陽重逢時,李先念老遠就看到了巴方庭,他樂得像個小孩似的高喊:“黑皮,你寫的信我收到了!”李先念說:“你要的東西,能搞到的我就搞。手表,哪里有。」P嘛,也很困難!”話雖這么說,李先念的手卻摸到了內衣口袋,掏出一支大號金星筆。肖參謀長佯裝爭搶:“師長就這一支筆,該給我!”李先念笑道:“你看黑皮急得轉圈,先給他解饞!卑头酵ヅ踔鸸P如獲至寶,這支穿越戰火的鋼筆很快成為全軍美談,映照出烽火歲月里特殊的戰友情。
烈士黃春庭的故事
1942年2月18日,敵軍800多人進攻柳林店,抗大十分校學員奉命反擊,擊斃擊傷敵人120余人,繳獲步槍百余條。但過程中,副政委黃春庭不幸犧牲。
黃春庭,湖北仙桃人,1933年春投奔紅軍,于反“圍剿”戰斗中立功受表彰。后被送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學習,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黃春庭的大女兒黃延安,于1939年出生在延安,為了讓女兒記住她出生在紅色圣地,黃春庭就給她取名“黃延安”。在從中原局到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赴任途中,為了全身心投入戰斗,黃春庭和妻子吳敏將出生才幾個月大的女兒黃延安,送給了河南的一個貧苦的農家。黃延安從此便與親生父母骨肉分離。長大后,黃延安出嫁到廣水市吳店鎮定居。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為“黃春庭烈士墓”碑名題字。
陳大姐借鍬
1941年8月中旬,隨南縣委、縣政府在洛陽區召開“開展千塘百壩動員大會”,發出“有田出米,無田出力,以工代賑,救災恤鄰,興修水利,消滅旱情”的號召,宣傳“宜未雨而謀水,勿臨渴而掘井”的哲理,動員民眾積極參加“千塘百壩”活動。當時,群眾修水利勁頭很足,就是工具不管用,鋤頭、鐵鍬少,老百姓手頭困難,無錢添置,影響了工程進度。為此,陳少敏想出找日本鬼子“借”工具的妙招。原來,最近一段時間,新四軍游擊隊不斷破壞敵人交通,從花園到隨縣,從應山到隨縣的公路多處被挖斷,敵人不能及時運送武器彈藥,日軍各據點向“維持會”強派民夫,沿線搶修公路。經過周密布置,隨南縣派出洛陽、閣家河、府河武工隊員100多人,越過府河,伺機行動,同時派出部分隊員混進民夫中間修公路,里應外合,將鬼子運往工地的鐵銑、鐵鎬等工具搞得一干二凈。此后,武工隊的勇敢、陳大姐的計謀就像神話般到處傳誦:諸葛亮草船借箭,陳大姐神機妙算,武工隊搖擺一趟,洋鬼子送來鎬銑。水利工地一下增添了幾百件“洋鎬”“洋銑”,工程進度大大加快。從1941年8月到1942年春,隨南修堰挖塘600多口,從洛陽區的石板河到清水河地段內,筑壩70余處。1942年秋,農業獲得好收成,民眾高興地唱道:“河也滿,塘也滿,引水好灌田;倉里滿,心里甜,再不過荒年;陳大姐,新四軍,修水利,為人民!
劉店自衛反擊戰
1941年初,皖南事變陰云未散,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籠罩在國共摩擦的危機中。1月16日,頑軍3萬余人,向隨南及鄂中地區進攻,矛頭直指邊區黨委和縱隊首腦機關所在地隨南白兆山。其先頭部隊先后占領柳林店、劉店、古城畈、圣場、洛陽店等地,所到之處耀武揚威,肆意破壞抗日根據地。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出于自衛,以游擊戰術節節阻擊,為保存實力,主力部隊轉移到京山、安陸地區伺機反擊。1月27日,縱隊決定集中二、三團及隨南、京安、京應的地方武裝,反擊頑軍對隨南根據地的“進剿”。
2月1日,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三團從安陸趙家棚出發,經九口堰、棗樹埡、青林寨、白林寨等地,黃昏時到達劉店。此時劉店駐守著頑軍新二軍預備15師一個團,正沉醉在春節酒宴中。三團神不知鬼不覺地實施迂回包圍。首先將守在劉店河東的頑軍警衛班消滅,然后撲向街內,街內頑軍的一個連措手不及全部被殲滅,三團乘勢向街內猛插,頑軍全團人馬頓時大亂,倉促間退至西南山上應戰。二團和隨南獨立營迅速配合發起攻勢,經半小時激戰,殲滅該團大部,擊潰頑軍第六縱隊的兩個支隊,計俘頑軍官兵500多人,其中副團長、營長各1名。頑軍新二軍預備第15師遭受重創后退走。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二、三團乘勢攻下永興店、洛陽店、柳林店、何店、貫莊店等地,頑軍退至均川一帶。隨南縣武裝配合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五團,收復了圣場、古城畈、謝家店等地,殲滅頑軍百余人,繳槍百余支。隨南抗日根據地被強占的地域大部分得到恢復。
劉店自衛戰斗中,隨南縣委、各級政府組織民眾支援前線,出動農救會員500多人、擔架100多副,確保傷員能迅速轉運。古城區、劉店鄉民眾為新四軍作向導,抬擔架,送飯送水,軍民一心保衛根據地。隨南縣獨立營配合主力部隊作戰,警戒外圍,占領要道,掩護群眾轉運傷員。在警戒中,他們在永興店活捉了安陸縣日偽縣長王定邦,就地鎮壓。
劉店自衛戰,是“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在隨南地區反擊頑軍的第一仗,對于打退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扭轉隨南白兆山地區的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圣場戰斗
1942年3月,蔣介石令第五戰區對新四軍第五師進行分區“圍剿”,在豫鄂邊區發動新的反共高潮。4月8日和29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連續下達密令,以第45軍軍長陳鼎勛為“清剿”司令,出動約3萬人馬,再次大舉進攻隨南白兆山抗日根據地。4月16日起,第五戰區分三路對隨南白兆山根據地進行“清剿”。洛陽店、永興店、古城、圣場等地相繼陷落。這時,新四軍第五師主力部隊集結于白兆山以南地區,李先念師長決定選擇反共積極的頑軍新編第二軍暫編第一師進行反擊。
6月4日夜,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冒雨出發,5日拂曉抵達根據地西邊的古城畈時,部分頑軍聞訊已撤離。部隊急轉南下,于熊家埡殲滅頑軍一個運輸隊,從俘虜口供中證實頑軍第二團仍在圣場,街內為三營據守,一營守栗塆、楊荊沖,團部及二營駐守寧家壟。十三旅分數路直撲圣場。李先念、陳少敏各率一部于圣場河西北之宋家沖、岳家畈指揮戰斗,師指揮所設在宋家沖里面的萬家塆。5日上午7時,十三旅三十八團、三十九團完成了對圣場的包圍,首殲兩個警衛排,突進圣場街區,經激烈巷戰,全殲暫一師二團三營七、九連。此時,頑軍團部令其一營向圣場東新四軍陣地攻擊,企圖接應其三營突圍,又被新四軍五師十三旅圍殲一部,殘敵潰退至東南山地據守。新四軍五師十三旅乘勢收復圣場街,繼而揮兵攻擊栗塆和寧家壟頑軍。
寧家壟為隨南地霸楊共南宅院,房屋、院墻全為磚石結構,村前有兩座炮樓,村后有暗堡,頑軍憑借堅固工事固守。十三旅冒雨數次強攻,都未能成功。此時山洪暴發,后續部隊拉繩索搶渡,頑軍以機槍封鎖渡口,營長楊興貴中彈犧牲。這時,駐三里崗的一二五師三七五團奉命向圣場移動作增援。李先念果斷決定不打僵持之戰,命令四十三團和隨南游擊支隊繼續占領陣地,牽制敵人,主力于6日晨撤出戰斗。6日下午4時,頑軍援軍趕到圣場,十三旅已轉移到坪壩店以南山地休整。
圣場戰斗,新四軍第五師殲滅暫一師二團近兩個營,殲敵700多人,其中連以上軍官11人,繳獲一批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在戰斗中,古城區委發動和組織群眾近千人,擔架400多副,為部隊運送傷員、送飯送水,從而保證了戰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