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觀察 | 從賽場奪金到產業突圍 湖北人形機器人加速奔向未來




在上周閉幕的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湖北“光子”機器人斬獲首金!閃耀賽場的背后,是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加速跨越。
記者 田思鵬:看我這個太極是不是打有模有樣?其實我的老師可不是一般人,是機器人!就在上周,他們披上了秦國戰甲,化身9名秦國士兵,參加了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為中國摘得首金。
這群“光子”機器人身高1米7,跳群體舞蹈時,不僅要動作整齊,還得實時變換隊形、擊鼓互動,難度堪比人類藝術體操。更難的是,它們每個動作的誤差均小于0.01秒,是所有參賽隊中唯一零失誤的隊伍。
光谷東智項目經理 樊鵬:我們團隊有一句話,就是要摔就摔在前面,每一次摔倒對我們來說都是找到解決方案的一個指引,我覺得這也是整個湖北機器人產業的一種精神寫照。
運動會上閃耀的不僅是“光子”。搭載武漢朗毅導航系統的“小頑童”機器人拿下1500米跑小組第一;武大劉勝院士團隊打造的“天問3號”,圓滿完成百米跑,其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超90%;華中科技大學兩支團隊分獲籃球賽亞軍和酒店服務獎。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 周儒弘:一個進攻回合就20秒,時間比較有限,每個環節的反應以毫秒計數。我們選的PC算力都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投籃到點之后,它用多少的速度,多少的俯仰角,是由機器人它自己去計算出來的。
從賽場到產業,湖北人形機器人的加速奔跑離不開一條完整的供應鏈。武漢朗毅的導航系統讓機器人“扔掉遙控器”自主奔跑;華威科的電子皮膚“薄如蟬翼”卻集成上百個感應點,是國內首個可量產交付的人形機器人觸覺產品;黑芝麻智能的芯片算力可對標4顆英偉達Orin X……現在,全省已有超80家核心企業、近千家關聯企業的生產,實現了人形機器人31個關鍵零部件的全覆蓋,占據了全國86%自主移動人形機器人市場。
湖北省人形機器人整機技術攻關鏈主企業、武漢格藍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熊少華:我們去年開始很多東西就沒有,到現在整個一系列從關節到小腦到大腦到我們的一些傳感器都有比較成熟的企業,可以很好地做這個事情。
政策賦能同樣關鍵。湖北設立百億元人形機器人母基金,直投核心零部件、軟件平臺等關鍵技術;武漢出臺《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對關鍵技術攻關最高支持4000萬元;全國首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已在光谷啟用,超市、餐廳、住宅等23個真實場景中,上百臺機器人正日夜訓練、“學習上崗”。
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 李正祥:目前我們建成了全國面積最大、場景最豐富、人形機器人臺數最多的全國性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把企業和我們的產業結合起來,推動我們產業從0到1,最后實現從1到100。
如今,湖北人形機器人已深入電力巡檢、醫院導診、養老陪護等多元場景。根據規劃,到2027年,武漢將量產10款以上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突破10項關鍵技術、打造30個示范應用場景,產業規模突破百億元,全力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長江云新聞記者 汪佳睿 田思鵬 程德明 譚思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