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全湖北選手學歷最高的比賽——放眼望去,除了博士,還是博士。
8月22日,“博聚楚天 共建支點”2025年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武漢舉行。
自4月啟動以來,大賽吸引了412個高水平項目報名參賽、1751名博士博士后踴躍參與,10位院士親自掛帥,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同臺競技。歷經預選、復賽、決賽,最終11個項目闖進總決賽。
一場大賽,緣何吸引上千名博士后參賽?這些來自產業最前沿的高精尖項目,將為湖北帶來什么?
如何讓引來的博士后留得住干得好
湖北的政策很優厚產業很契合
今年是中國實施博士后制度40周年。1985年,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倡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自決策,博士后制度正式開啟“中國篇章”。
在全球青年人才爭奪白熱化的今天,湖北如何讓博士后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充分激發人才隊伍創新創造活力?本次大賽的參賽者、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后張碩的故事頗有說服力。
雖然家在河北,但張碩堅定地選擇在湖北開啟博士后科研生涯。這是為何?
首先項目應用在湖北有巨大的市場。本次總決賽,張碩團隊帶來的“大型復雜構件吸附式移動加工裝備”項目斬獲特等獎。張碩坦言:“高端裝備產業,被稱為‘工業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湖北省持續推進高端裝備產業突破性發展,這讓我們的項目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此外,湖北對人才高度重視。“我聽說,今年湖北省僅省級博士后經費投入就將達數億元!睆埓T說,參與項目研發以來,他享受到了湖北省在站前引進、站中培養等環節提供的一系列資助政策!拔腋杏X,湖北省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走在全國前列!
創新創業大賽搭建了產學研用融合的平臺。此次參賽,張碩和團隊的小伙伴們希望能接觸到更多創投機構,為他們的產品落地提供更大的資金支持,這個愿望正在實現。張碩說,從參賽至今,已經有多家創投機構主動與他們聯系,目前正在進一步接洽中。
“未來,希望我們能給湖北的高端裝備產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睆埓T說。
此次闖入總決賽的11個項目,覆蓋機器人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石油化工、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七大前沿賽道,與湖北省“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契合度高、關聯性強。
“創新成果只有融入支點建設的大潮,才能共享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紅利!贝筚惉F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樊明武寄語參賽者,希望博士后們把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湖北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相信,今天參加比賽的項目,尤其是獲獎項目中,未來一定會誕生一批上市公司、龍頭企業!敝袊茖W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認為,本屆大賽上涌現出的優秀項目,將在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征程上,形成一批產業突破口。
如何讓新技術走出深閨走向市場
項目支持創業扶持讓成果能落地
得知自己參與的項目獲得本屆大賽金獎,無肌間刺淡水魚項目負責人、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萬世明難掩興奮。在團隊獲得榮譽的同時,他也很在意——此次大賽是否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我們參加此次比賽,一方面是想讓我們的技術‘走出深閨’,讓更多人了解農業科技的最新發展;另一方面是了解社會需求,優化項目下一步研發方向。”萬世明坦言。
項目針對“吃魚有刺”難題開展精準選育,可實現我國主養淡水魚品種的肌間刺“消失”,目前已覆蓋草魚、武昌魚等多個品種。
萬世明是山西人,但他在湖北找到了家的感覺,“作為青年科研人員,湖北省和母校華中農業大學對我們充滿關心關懷,不遺余力地幫助我們謀劃項目、嫁接資源,讓人特別有歸屬感!
這次大賽,沒有辜負萬世明的期待。
“參加大賽以來,有多家創投機構主動聯系我們,表達強烈的投資意愿!比f世明說,今年初已與一家企業完成了5000萬元的技術成果轉化,并與多家龍頭企業保持合作關系。
“未來團隊將突破更多魚類的無刺新種質創制!比f世明以我國養殖量最大、年產量達600萬噸的草魚舉例,推廣運用無肌間刺培育技術后,預期可以貢獻數十億的養殖效益。
“大賽作為落實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的關鍵抓手,設置了340萬元獎金池,配套項目支持、職稱評選、崗位引進、創業扶持等‘全鏈條政策禮包’,構建既讓人才‘得榮譽’,更讓成果‘能落地’的完備激勵體系!笔∪松鐝d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本屆大賽為新起點,從政策出臺、項目對接、創業扶持等方面,持續完善博士后支持服務保障體系,讓“博聚楚天”的人才品牌愈發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