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晌午,高溫直逼40℃。
來自河南的聯合收割機駕駛員鄭勇松在宜城市鄭集鎮郭海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食堂里吃過午飯,一側身鉆進隔壁的休息室——側臥在床,吹著空調,酣然入睡。
坐擁10萬農民的鄭集鎮是宜城市農業大鎮,5月中下旬開始,小麥收割、水稻栽種、早熟玉米收割等農活接踵而至,來自江蘇、河南、陜西以及本地的數十名農機駕駛員云集于此。
“以前,最難的是午休!痹瓉,每日上午駕駛農機勞作之后,雇用他們的農戶會安排午餐,但從午餐結束至下午開工的一兩個小時,成了農機手們的“尷尬”時間。“回到住地浪費時間,躺下沒一會兒就要起來。不回去吧,就只能在樹蔭、墻角休息,熱得睡不著。”鄭勇松說。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宜城市推動黨員干部大力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摸清找準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問題,將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辦實、辦細,把學習教育成果真正送到群眾心坎上。
“就想找個睡午覺的地方,有空調、有床鋪就行,別的無所謂。”今年5月,鄭集鎮組織委員王云峰在走訪中發現,“午休難”是數十位農機手反映最集中、最強烈的問題。
農機手們的小事,成了鄭集鎮黨委班子的大事。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該鎮最終選定郭海村黨群服務中心作為試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現場看到,郭海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空曠,可同時停放十余臺農機設備;收拾出一個房間作為食堂,接通水電氣,一張圓桌,十余把椅子;隔壁是2間配備空調的休息室,擺放著4張單人床和4把躺椅。
郭海村黨支部書記謝振家介紹,6月份是小麥收割季,休息室每天都是滿員,現在剛開始收割玉米,每天有兩三位農機手來此午休。“師傅們吃得飽、睡得好,每畝收割費從90元降到50元。”
郭海村的這一做法,引起了宜城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穎認為:“黨群服務中心一定要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币源藶槠鯔C,宜城市近20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強化服務。
南營街道辦事處王家灣村以果蔬種植為主導產業,可受制于銷售渠道不暢,果農和菜農長期豐產不豐收。種桃大戶王從新說,桃子收獲時,要先找桃販子,他們再聯系物流運輸公司,公司再安排車輛來收。“一層又一層,來得慢,價格低,我們哪還賺得到錢?”
得知這一難題,王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彭濤迅速聯系中國郵政、“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立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安排村“兩委”班子成員輪流值班,讓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把本地產品賣出去、外地好物買進來。
“沒有中間商,果農們每畝收益增加2000元以上,菜農們每畝收益增加1000元以上!迸頋f。
還有雷河鎮民主村,暑假來臨,全村30多個孩子無人看管。該村在黨群服務中心二樓開設暑期愛心托管班,邀請應急管理局、科協、團市委、關工委和大學生志愿者等力量,設置豐富多彩的暑期課程,既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也解除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
老百姓的痛點,就是學習教育的著力點。宜城市各級黨組織一體推進“學查改”,建立群眾意見收集處理反饋閉環機制,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辦好420余件民生實事。
“把群眾建議作為整改清單,把群眾評價作為工作標尺,把群眾滿意作為價值追求!币顺鞘形N⒔M織部部長蒙瑾介紹,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持續在深化整改整治、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上下功夫,讓百姓真切感受到新作風、新氣象、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