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边@句常被劉楊萍掛在嘴邊的話,是她作為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三級高級法官,三十余載司法生涯的生動注腳。
她曾是少年審判庭里驅散孩子心中烏云的“月光”,用溫情為迷途者點亮希望;也曾是嚴苛治學的“引路人”,帶領青年干警深耕學術、錘煉本領;即便因公負傷后坐在輪椅上,視線模糊、吐詞不清,她對司法事業的赤誠與初心仍未褪色。
01
8月22日,重傷休養了一年多時間的劉楊萍,再次回到辦公室,當年輕法官念著她發表過的論文時,劉楊萍眼里閃爍著淚光,興奮得像個孩子……
2023年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打破了劉楊萍的生活。當時,她開完會返回單位途中因公受傷,傷情嚴重傷及大腦神經。曾經在法庭上思路清晰、言辭堅定的法官,如今只能坐在輪椅上,說話吐詞不再清晰,視線也始終模糊,與人們印象中威嚴的法官形象相去甚遠。
這起意外讓身邊的同事們痛心不已。大悟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久玲滿心惋惜:“這么好的一個人,這么敬業的人,怎么突然出現這種事情呢?” 云夢縣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潘海權也回憶起劉楊萍往日的敬業——為了處理工作,她常常加班加點熬夜忙碌。云夢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劉建新更是滿心自責,那天他恰好出差,若能陪劉楊萍一同返回,或許意外就不會發生。
即便遭遇如此重創,劉楊萍也未曾被傷病擊垮。在受傷后的一年多里,她憑借著超乎常人的強大意志力與傷病頑強抗爭,身體正一點點康復。當昔日的同事、得意門生來看望她時,她依舊能認出大家,還笑著夸贊“我們的同志們一個比一個漂亮,都很優秀”,她一句“你們都是我的驕傲”,更是滿含對后輩的欣慰與期許,盡顯她對司法事業和身邊人的深厚情感。
02
作為曾擔任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長的法官,她面對的多是十幾歲、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未成年人。在堅守公正司法的同時,她始終思考如何減少犯罪給孩子們帶來的心靈創傷。
為了幫助這些失足少年,劉楊萍率先探索未成年人緩刑犯考察機制,思考如何科學評價未成年人犯的社會危害性,助力他們迷途知返。她還創設心理干預機制,憑借自身心理咨詢師的專業身份,在案件審結后為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用情感化解他們心中的隔閡。為了讓少年犯擺脫“污點”困擾,她提前探索“前科封存”制度,全力保障未成年人權益。
在審判環境打造上,劉楊萍也傾注了諸多心血。云夢法院改造少年家事法庭時,她親自設計以“家庭課堂”為主題的淡綠色墻面,希望讓受創的孩子能看見“春天的顏色”;她推動打造“圓桌審判”,打破傳統法庭的嚴肅隔閡,讓孩子們在平等對話中找回尊嚴。她常說“每個孩子心里都住著月亮,只是有時被烏云遮住了”,秉持“溫情審判,盡情幫教”的八字宗旨,她幫助300多名失足少年重燃人生希望。
這份“柔情”不僅體現在少年審判中,面對普通當事人,劉楊萍同樣用溫暖傳遞司法溫度。2021年,她審理一起硫酸毀容女性當事人的離婚案時,當事人一度產生極端念頭。劉楊萍前后調解7次,還寫下“頑強穿過光陰的叢林荊棘,疼痛敲開了緊鎖的雙眉……踏過往事,曙光將會如期而蒞”的詩句,鼓勵當事人走出陰霾,最終讓對方放棄了極端想法。
03
在司法事業中,劉楊萍既有“柔情”的一面,更有“嚴苛”的堅守。2020年調任云夢縣人民法院院長后,她第一時間要求青年干警開展學術研究,明確“每周提交一篇論文”的要求,倒逼大家提升專業素養。起初,5名法官助理提交的初稿因不符合標準被全部駁回,在她的指導下,每篇論文都反復修改至少十遍,從法律觀點到表述細節,都要經過層層打磨。
作為中文系高材生,又深耕審判業務多年,劉楊萍對學術嚴謹到了極致。她常常為論文中的一個字詞、一個標點符號,與青年干警討論到深夜;哪怕是細微的表述偏差,也會及時指出,帶領大家反復推敲。在她的高標準要求下,青年干警們飛速成長——云夢縣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李舒坦言,正是劉院長的細致指導,讓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李久玲也感慨:“院長都這么拼,我們哪有理由懈。俊
三十年來,劉楊萍筆耕不輟,帶領團隊撰寫學術報告、論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斬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她不僅是領導,更像一位“好老師”,用心指引年輕干部成長。李久玲就曾說:“若沒有她給我壓力、推著我前進,我很難實現個人價值,她是把我的人生一步步往前帶的人。”
憑借這份執著與專業,劉楊萍收獲了諸多榮譽: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獲評“全省優秀法官”“全國優秀法官”“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她探索“鄉土司法”模式、成立“法官流動工作室”,制定十幾項司法體制改革制度;審理刑事公訴案件600余件、民商事案件數百件,累計化解糾紛1000起,調撤率達87.6%,創造“零錯案、零信訪”的佳績。
如今,為了早日重返法庭、繼續守護公平正義,劉楊萍仍在努力康復,用行動詮釋著對司法事業的忠誠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