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嚴芳婷 馮袁玥 極目新聞記者張盼 荊楚網記者丁玥
8月25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活動在武漢正式啟動。百余名中央及地方媒體記者組成調研團隊,奔赴武漢、鄂州、潛江、宜昌、十堰等多地,深入創新園區、實驗室和生產一線,用筆和鏡頭記錄湖北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迸發的蓬勃動能與發展活力。
活動首日,部分記者代表走進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采訪了解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成效和大學生就業創業活力。
共享工位低至百元
低成本創業空間助力青年輕松起步
在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共享會議室設施完備、智能辦公系統高效便捷,各類現代化創業空間錯落分布。記者們邊走邊看,不時駐足與創業者交流,感受這片熱土上的創新脈動。
成立僅三年的環島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正是從這里起步,迅速成長為生命科學儀器領域的黑馬。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動物生理無線遙測系統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多只動物同籠同步實驗且數據互不干擾,極大提升了實驗效率與準確性,解決了復雜行為學實驗中生理信號難以同步監測的長期難題。
“相當于給實驗動物裝了‘血壓直播攝像頭’,實驗人員不用打擾動物,就能在電腦前實時查看它們的身體數據!惫炯夹g總監王雪峰形容道。該系統通過全植入式無線遙測技術,可實時監測多種動物多項生理指標。目前已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等國際頂尖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并計劃搶占全球市場10%的份額。
環島生物的成長,離不開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的“零門檻”支持。園區為初創企業提供低至100元一個工位的眾創空間和每平方米租金20元的孵化器空間,幾乎免費的青年創業起步環境,極大降低了創業初期成本。
此外,園區還通過人才儲備庫定期推送生物醫藥領域優秀畢業生,幫助企業精準招才!澳壳拔覀円殉晒φ衅杆奈迕嗄耆瞬,實打實地緩解了用人難題,”企業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構建了“鏈式孵化+要素孵化+生態孵化”的特色服務體系。園區累計孵化企業和團隊254家,已“畢業”企業58家,累計帶動青年就業2500余人,幫助企業獲得投融資及銀行貸款超2億元。在孵企業擁有各類知識產權1197項,培育省級科創“新物種”瞪羚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
除了環島生物,園區還培育出慧觀生物、創現科技等一批明星企業;塾^生物在完成兩輪融資后估值已達3億元,2024年營收增長5倍;創現科技產品遠銷38國,獲奇績創壇300萬元天使投資。這些成果凸顯出光谷示范區在項目落地、資源對接、大賽賦能、產業鏈協同等方面的全面服務能力。
湖北青創園正以實實在在的“零門檻”支持機制,陪伴像環島生物這樣的青年創業企業從起步到騰飛,真正踐行“扶上馬、送一程”的服務理念,成為武漢乃至湖北省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張亮眼名片。
一公里范圍內實現全鏈條研發周期
漢產“AI醫生”5分鐘生成手術方案
隨后,記者團又來到了武創院,展示區陳列著包括人形機器人、生物提取樣品等在內的多項前沿科技創新成果。
精診科技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醫療與微創手術技術研發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5月由北京遷址至武創院。該公司研發的孿生數字器官與AIGC外科手術決策系統,基于CT、MR等醫學影像,實現全自動、低成本、高精度的患者數字器官的生成,為外科醫生的手術提供患者器官內部結構的全定量分析結果,將原本需要2小時的工作時間縮短為5分鐘。
在術中場景下,團隊攻克了器官彈性模擬、實時呼吸跟隨等動態仿真技術難題,實時提供腫瘤距離器官表面、最近血管的距離、角度等關鍵信息,顯著降低手術風險。
該系統采用完全國產軟硬件,自主可控、高性能,在同準確率下的分析響應時長僅為國外系統的28%!澳壳埃覀兊漠a品已累計獲批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14款,應用于全國19個省的70多家醫院,超過5萬名手術患者因此技術獲益。”精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博介紹。
在精診科技遷址和發展過程中,武創院提供了包括3000萬元融資在內的多層次支持。更令企業受益的是武創院構建的高效創新生態!霸谖鋭撛阂还锓秶鷥,西邊是醫療器械檢驗所,南邊即將建設國家藥監局華中中心,注冊、臨床、送檢全鏈條工作幾乎可以一站式完成”,王博表示,同時,華中科技大學也幫助我們鏈接了華科附屬的十多家三甲醫院,可以供我們做臨床研究,幫助我們快速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
精診科技的快速發展是武創院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作為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打造的新型研發機構,武創院致力于破解“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業做不了但科技創新必須要做”的難題。自2022年運行以來,武創院圍繞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已組建90余家專業研究所、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及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早期撥轉股+中期風險投資+成熟期產業資本介入”的全周期孵化體系。
一批跨領域創新項目紛紛落地。武漢禾元生物公司從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實現了“稻米造血”;華中科技大學陳學東院士團隊牽頭研發的“勞動者1號”人形機器人,已實際應用于高危電力作業場景,展現出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武創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武創院將繼續深化創新單元建設,加快推動“武漢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發展,進一步營造“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助力孵化更多創新團隊,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