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你們好,我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國的‘喜’……”8月26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北線記者團走進云夢縣博物館,迎面就看到,AR技術創造的秦國官吏“喜”正在講解秦朝律法。
2022年以來,云夢縣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實施博物館展陳提升工程。今年8月1日,煥新升級的云夢縣博物館亮相,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游客在云夢縣博物館參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欣 攝
據介紹,秦簡展廳更新了展板信息,新增“喜”的3D塑像,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拉近古今距離;新增“黑夫家書”郵驛路線圖,直觀展現秦朝高效的通信網絡;漢簡展廳集中展出睡虎地77號漢墓出土的2000余枚珍貴漢簡,借助考古影像重現發掘現場,以核心展品“越人日記”簡牘為線索,通過動畫技術再現西漢基層官吏14年的人生軌跡,新增的“律典對比”等展區,多維度揭示秦漢社會肌理與治理風貌。
讓文物“開口說話”,科技正為文物展陳延伸出更多讓游客身臨其境的體驗。
云夢縣博物館打造了包含7款頂尖XR內容的沉浸式體驗區,觀眾戴上VR眼鏡,可以第一視角與歷史人物“對話”。新上線的智能語音導覽系統,游客掃碼即可免費聆聽文物背后的深度故事。圍繞“黑夫家書”設置的互動設備,還能讓觀眾親手“書寫”家書,增強深度參與感。
云夢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建軍介紹,AR虛擬導覽、全息文物復原、VR考古模擬等交互技術,以及動態沙盤展示城市變遷、數字人劇場還原歷史場景、LED壁畫智能變換光影等創新形式,為歷史文化保護提供了更多現代解決方案。
“歷史真的‘活’起來了!比嗣窬W記者周倩文第一次來云夢縣博物館,對館內的AI交互印象深刻!耙郧叭藗冎荒苓h遠地看擺在柜子里的文物,F在有了科技的加持,歷史變得更加可感可觸!
同時,云夢縣博物館還積極上新各類文創產品。中華第一律《秦律》、華夏第一樓東漢陶樓、中國第一封家書“木牘家書”……在云夢縣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被仿制成鎮尺、茶具、折扇、冰箱貼等精美禮品。
據介紹,云夢縣博物館已完成“云夢有喜”系列商標注冊,攜手創意團隊設計30余款系列文創產品,打造“帶得走的博物館”。
“小而美”的展陳設計、“小而專”的價值闡釋、“小而活”的跨界聯動,云夢縣博物館不斷“上新”,疊加之下釋放的驚喜遠超想象。今年1月至7月,該館文創銷售收入突破400萬元,接待研學團隊2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40%。(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戴文輝 王艷華 極目新聞記者 楊琛源 荊楚網記者 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