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東去,濤瀾洶涌,卷起中國式現代化襄陽實踐萬千氣象。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六次考察湖北,明確了湖北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擘畫了新時代新征程湖北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和強大精神動力。
襄陽是國家明確的中部地區重點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重點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責任、有能力在湖北支點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省委、省政府賦予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新定位,既是對襄陽過去發展的肯定,也是對襄陽未來發展的期待。
時代催人奮進,發展時不我待。襄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務本務實、真抓實干,加快發展能級、發展質效、發展后勁、發展支撐整體提升,推動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風清氣正襄陽城
兩資三能
激活發展澎湃動能
7月9日,總投資200億元的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這是襄陽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突破,更是深入實施“兩資三能”工程的標志性成果。
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項目全景
為打通項目建設中的堵點難點,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銳意創新,推動?蹬c谷城探索“資源地+生產地”協作新模式,以100天推動項目開工落地的超強執行力,彰顯出襄陽黨員干部凝心聚力謀發展的堅強決心。
回望今年2月,襄陽以“奮力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號召全市上下大力實施“兩資三能”工程,即抓牢立項爭資、抓實招商引資,挖潛提效、達產釋能,創新引領、技改提能,暢通循環、強鏈聚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聞令而動,只爭朝夕!廣大黨員干部亮目標、立軍令、齊出征,在祖國的天南海北鐫刻奮斗足跡。
立項爭資,碩果累累——
搶抓國家“兩新”“兩重”政策機遇,持續強化項目謀劃申報,1—7月爭取競爭性政策資金155.4億元。
招商引資,佳報頻傳——
全面開展資源招商、產業招商、環境招商、鄉情招商,上半年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17個,總投資2684億元。
以達產釋能、技改提能、強鏈聚能促投資有效,存量活力持續激發——
對8000余家“四上”企業開展全覆蓋調研服務,推動解決市場主體實際困難2054個。推動207家企業進行數智化改造,新增智能工廠84家。與33家企業簽訂“一企一策”培育協議,新增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家。
1—7月,全市大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4%。
神奇的薄膜技術——鈣鈦礦太陽電池
創新之火點燃發展引擎——
1—7月,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20家,隆中實驗室3項成果入選湖北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精準響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110項,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84億元。創新“政聘企用”等引才模式,新引進高水平人才團隊54個。
繁榮市場激發消費活力——
投入2.6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新能源汽車類、節能家用電器類等消費超34億元。古隆中、華僑城等景區游客大幅增長,《夢想中國 音樂盛典》、鄧紫棋巡演襄陽站等演唱會吸引全國歌迷紛至沓來。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7%、16.4%。
三區協同
推動城市能級躍升
5月23日,得償所愿的喜悅之情縈繞在襄陽人心頭,襄陽成功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日新月異的新襄陽
多年來,襄陽以城市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推動市民文明素養持續提升,一座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古風雅韻的千年古城,在漢江之濱拔節生長。
區域性中心城市,必然是一座有活力、有吸引力的魅力之城。
襄陽統籌中心城區空間、政策、產業、功能,推進新城區、古城區和舊城區協同發展,城市能級加速提升。
古城保護與利用堅定有力——
穩步實施古城墻保護修繕聯通工程,有序推進昭明臺風貌保護修復、“鐵打襄陽”文化展示區等歷史文化活化利用項目,古城內3所學校外遷項目開工建設。
東津城市新中心加快建設——
市第一人民醫院東津院區、海昌海洋館投入使用,漢廣大道等重點路段及管網建設全面完成,襄陽五中初級中學、鄰里中心、東津十字街、漢江PARK等項目加快推進。
中心城區提檔升級——
完成197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智慧停車“一張網”建設,組織編制“視線通廊”規劃,新增綠地面積153萬平方米,魚梁洲環島公園獲評“荊楚十佳城市客廳”。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動城市能級躍升的重要抓手。通過內引外聯、雙向開放,襄陽一步步融入國家戰略、走向世界舞臺。
交通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小河港多式聯運物流園與疏港鐵路專用線二期同步開工,襄陽至宜昌、襄陽至新野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南港北鐵"交通樞紐格局加快形成。
物流體系不斷完善——
玉湖冷鏈交易中心、中國郵政襄陽郵件處理中心、唐白河港區劉集武坡作業區、傳化公路港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全市物流綜合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外貿活力不斷釋放——
充分發揮高新區、自貿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四區”疊加優勢,大力發展保稅物流、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等業態。1—7月,全市完成進出口233.2億元,同比增長7.3%。
生態宜居、綠色低碳,是城市發展的底色和本色。
襄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轉型蹄疾步穩。1—7月,全市優良天數比例75%、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 5.4%,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60%。
四項行動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片麥田,一間田間小屋,一杯馥郁咖啡,帶來一段恬靜舒適的美好時光。
麥田咖啡
近段時間,位于襄城臥龍鎮屠巷村的“麥田咖啡館”火了!每到節假日,約上三五好友去村里喝咖啡、欣賞田園風光,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時尚。
新產業新業態,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襄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功能鎮區、和美鄉村、實力產業、美麗路網“四項行動”,優化鄉村功能布局,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取得顯著成效。
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
實施“三個一千”工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長藤結瓜”現代水利體系。高標準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跋尻柵H饷妗钡绒r產品品牌持續出圈出彩。1—7月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605.2億元、同比增長6.1%。
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棗陽市實現賽迪百強縣市榜單“七連升”,位居第73位,谷城縣再生資源、老河口市循環經濟、棗陽市新能源新材料、襄州區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智能運維等4個縣域產業集群被評為全省特色產業集群。
堅持示范引領,開拓發展空間,堰河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先行先試、勇立潮頭。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浙江安吉縣余村村在全國發起成立中國和美鄉村共富聯盟的倡議,堰河村率先簽訂合作協議,攜手為中國鄉村聯動發展搭建優質平臺。
“如果守不住綠水青山,就不可能有金山銀山。”在余村舉辦的“兩山”路上話共富分享活動上,堰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閔洪艷的話擲地有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勤勞雙手鑄就今日之大美襄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大黨員干部要弘揚“鐵打襄陽”精神,強化拼搶意識,激揚爭先斗志,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向著“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攻堅克難、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