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漢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強調,持續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武漢正從多方面系統推進治理能力躍升。以“一網統管”智慧平臺整合城市運行體征數據,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以“一區一策”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著力提升城市建設水平;以社區親民化改造凝聚人心,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共治。
在光谷,無人機廣泛應用在城市管理、交通巡查、生態環保、消防應急等場景。
賦能向智
“一網統管”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
8月21日,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綜合調度大廳的巨屏上,無人機巡航畫面、交通流量統計、突發事件預警——眾多城市體征數據被實時感知、分析和用于精準調度。
“上午,攝像頭識別到漢江江灘外一處路口共享單車扎堆。經系統識別研判后,自動發送給轄區,沒多久,共享單車就被理順。”市城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市城運中心匯集全市各端口數據,利用多模態大模型構建“感知—監測—研判—預警—處置—評估”智慧城市治理體系,讓城市治理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提升效能。
7月15日10時許,武昌江邊,一架無人機從起降點平穩升空,飛向江心。這是市城運中心為武漢7·16渡江節進行的護航演練。
今年的渡江節安全防控升級。市城運中心告別單一視角,利用“無人機+AI大模型”提供安全保障。低空無人機化身高機動、高智能的“空中巡邏尖兵”,與固定探頭互補,實現全賽道智能化監控一張網。
“AI大模型能實時識別并跟蹤每一名參賽選手,動態掌握江面人員分布,監測選手是否偏移航線或脫離方隊。”市城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綜合調度大廳的巨屏上,實時顯示眾多城市體征數據。記者許魏巍 攝
武漢正順應數智化趨勢,系統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依托智慧城市“一網統管”這一治理新范式,市城運中心實現對日常重點區域的前置研判快處,大型活動的快速響應與調度,還將其延伸至民生服務的細微之處。
8月3日晚,武昌區城運中心抓取一則市民投訴“附近有持續的焦煳味”后,迅速派單,紫陽街道平安辦、復興路社區、消防救援站、天然氣公司接訴立即上門核實處置,經查系樓頂防水工人趁夜燒瀝青施工。
“2分鐘響應,滅明火,制止夜間施工,半小時回告形成閉環!蔽洳齾^城運中心工作人員說,如今借助AI智能分析、自動轉辦,效率極大提升。
市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城運平臺已集成全市297架無人機感知能力,實時接入十大類事件來源,歸集1500余項城市體征指標,打通14個市直部門專業指揮系統,加速成為協調各方、推動建設智慧城市“一網統管”的重要抓手,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決策支撐。
治理向暖
社區辦事窗口變居民生活客廳
“以前是辦事窗口,現在是生活客廳!8月25日上午,居民王迎春帶著孫女來到漢陽區瀾菲溪岸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進門,孫女就跑向兒童游樂區。
今年,武漢市委社會工作部啟動社區親民化改造項目,第一批26個社區撤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內的辦公柜臺,為居民騰出最大活動空間。
改造方案由居民提意見、談想法,瀾菲溪岸社區黨委書記張晶說:“改造過程中,黨群鄰里關系拉近,逐漸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教孩子們軟筆書法,不要錢。”8月24日,洪山區金色城市社區,居民石維林正在整理書法材料,為每周的社區公益課做準備。
在金色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已結出豐碩果實。社區利用親民化改造的富余場地,發動社區能人、大學志愿者、共建單位力量等資源,提供滿足全年齡段人群的各類活動。
居民參與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動力。武漢以黨建引領推行“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社工專業引領,志愿者廣泛參與,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
孩子們在親民化改造后的美好新城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內看書、自習。記者楊榮峰 攝
在武昌區張家灣社區,18支志愿服務隊伍、12家共建單位、黨員志愿者和社區能人在驛站提供便民服務、困難幫扶、法律援助等20余項服務,惠及3000余名居民。
在江漢區打銅社區,“銅小匠”志愿服務隊發展為覆蓋全人群的服務矩陣——“銅小花”關注婦女兒童關懷服務,“銅小兵”服務退役軍人群體,“銅小虹”聚焦社區安全建設……
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專業賦能,打造服務品牌,營造志愿服務氛圍,推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走深走實,激發基層治理活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子,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城市向新
老舊小區“逆生長”
“以前下大雨必淹,現在下雨不怕了!8月24日,硚口區武漢輕工業大學“老三棟”宿舍,小區居民黃志順正在小區涼亭內乘涼,今年夏天經歷幾場大雨,小區經受住了“考驗”。
“老三棟”宿舍建成于1957年,地下管網排水不暢,逢雨必淹。硚口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員介紹,老舊小區改造“一區一策”!袄先龡潯彼奚崤f改工程新建專用雨水管道,同時路面硬化向兩側傾斜,引水入渠,加快排水速度。
在江岸區的統建大江園北苑小區內,居民楊翠蘭乘坐電梯,不到10秒就到了11樓!皳Q的新電梯平穩順暢!
去年底,作為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項目的首個試點小區,統建大江園首批13部電梯圓滿交付。今年,全市電梯更新持續推進:洪山區麗島花園小區獲補貼345萬元,一口氣換掉了23部電梯,硚口區崇仁新都小區262戶換掉了2部使用20年的老電梯。
在推動既有住宅硬件提升的同時,武漢持續推動電梯加裝工作,老舊小區的居住品質實現從基礎修復向功能優化的升級。
漢陽區鸚鵡花園小區加裝的多部電梯。記者許魏巍 攝
7月24日,武昌區鳳凰世紀家園小區1棟2單元加裝電梯試運營首日,業主朱振義試乘體驗,連連稱贊。2019年,小區加裝了第一部電梯。早期,電梯加裝流程復雜,業主江勇撰寫近4000字《加裝電梯操作手冊》,供其他樓棟參考。
“現在流程優化了,少操不少心!鄙澈鐓^黨委書記徐玉萍說,今年以來,武昌區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將原有10個環節壓減到居民簽字、現場踏勘、編制方案、公示意見、聯合審批等5個步驟,前臺一窗受理、后臺聯審聯辦!熬用裼檬謾C即可一鍵申請。”
去年,武漢市改造老舊小區284個,加裝、更新電梯992臺。今年,武漢繼續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下足“繡花”功夫,還將改造老舊小區200個,完成老舊小區加裝電梯1000臺,持續推動電梯更新。
(長江日報記者楊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