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縣澴潭鎮蜂洞沖村一組,椒藤灣后山那片615畝的集體山場,曾因承包到期陷入長期閑置——昔日郁郁蔥蔥的林地,一度“沉睡”。
轉機始于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專項整治行動的推進。為喚醒這片閑置山場,近日,澴潭鎮成立工作專班,將椒藤灣山場作為破題關鍵,通過一套“組合拳”推動資源盤活,實現從“閑置”到“活用”的轉變。
全面“清家底”,厘清資源“明白賬”。專班以“數據準、權屬清”為目標,通過查閱歷史檔案追溯山場承包脈絡、實地勘測校準面積邊界、組織村民聽證化解潛在爭議,最終清晰界定山場權屬、精準核算面積,并梳理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方案,為后續盤活工作筑牢基礎。
制度“筑防線”,規范流轉“全流程”。依托隨縣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專班創新建立“村級申報—鄉鎮審核—公開招標—合同備案”全鏈條監管機制,將山場流轉的每一步都置于陽光之下,從制度層面杜絕暗箱操作,確保集體資產交易的公平性與規范性。
市場“激活力”,競價實現“價值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招商公告,吸引3家專業經營主體參與競標。經過多輪競價,最終確定以30年租期、28.6萬元租金的條件完成流轉。
此次山場盤活,為蜂洞沖村帶來多重效益:村集體一次性增收28.6萬元,所有資金全部納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賬戶,將專項用于村內道路修繕、水利設施升級等基礎設施建設及養老助困等民生項目;中標經營主體優先雇傭本地村民參與林木管護、生態作物種植,目前已帶動20余名農戶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超1.2萬元,真正讓“沉睡資源”變成了“增收活水”。
蜂洞沖村的實踐,為農村集體“三資”整治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唯有堅持問題導向,以市場化手段挖掘資源價值、以透明化機制保障集體權益,才能讓閑置資產真正服務于鄉村發展。下一步,澴潭鎮將全面推廣“清查—盤活—反哺”的閉環模式,推動更多村級閑置山場、荒地等資源“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書寫共同富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