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我們隨縣香菇花紋潔白,菇形圓潤,干菇肉厚質密,被譽為‘菇中上品’,風味明顯優于普通香菇……”8月27日上午,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活動走進隨州市香菇博覽館時,年近50歲的夏金芳正在進行網絡直播帶貨,她充滿干勁的直播風采,瞬間吸引了眾多記者的關注。更令記者們意外的是,她竟是隨縣尚市鎮群金村的村支書。
年近50歲的村支書變身主播
最遠將農產品賣到國外
一部手機、一套桌椅、兩盞打光燈,構成了夏金芳的直播舞臺。誰能想到,幾年前的她對網絡還一無所知。“那個時候,更別提網絡直播了,看到鏡頭都會害羞!毕慕鸱蓟貞浀,臉上帶著笑意。
可眼看著村民們辛苦種植的桃子爛在樹上,優質的香菇滯銷,夏金芳心中焦急不已!拔彝蝗灰庾R到,只要村民們能增加收入,就算自己丟點臉又何妨,就硬著頭皮開始做直播帶貨。”她堅定地說。
每晚7點至9點,夏金芳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為村民帶貨,銷售的主要本地農產品。“起初一場直播都難有訂單,但經過幾年的堅持,現在每場直播的銷量都能超過400單,尤其是當地的香菇。”她自豪地表示。
如今,夏金芳帶領著5位地道的農民投身直播事業,最遠將產品銷往越南。
自2021年起,隨縣將電商直播納入香菇產業技能培訓,累計孵化了3000余名主播,年帶貨銷售額突破10億元。草店鎮石廟村基地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前總是為銷路發愁,現在通過直播帶貨,村民們種菇的信心更足了!”
從“靠天吃飯”到“智慧種菇”
香菇住進了“空調房”
“以前種菇靠天吃飯,現在一部手機就能管大棚!痹陔S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數智化香菇種植基地,大棚內溫濕度自動調控,菌棒長勢喜人。隨縣香菇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2022年起,當地推廣物聯網溫控系統,菌棒成活率提高20%,每袋增收8元。
技術蝶變背后,是40余年的接續耕耘。1978年,華中農業大學楊新美教授在隨縣三里崗鎮成功試種段木香菇,點燃了中國現代香菇產業化的星星之火。此后,隨縣歷經三次產業飛躍:從手工種植到半機械化,再到如今的智慧農業,菇農人均收入從2018年的1.5萬元增至2024年的2.8萬元。
從三里崗鎮第一袋木屑菌棒,到“隨縣香菇種植工”成為響當當的省級勞務品牌,如今,隨縣年產香菇2.8億棒,全產業鏈就業30萬人,年出口創匯6.7億美元,成為全國四大香菇主產區之一。
10萬農戶持證上崗
全國首本香菇種植教材來自隨州
“有了這本證書,技術有人認,收入蹭蹭漲!”三口堰村村民吳忠舉起手中的“香菇種植工”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笑得合不攏嘴。2024年,還在外地打零工的他,因為工資低、離家遠、不穩定,于是選擇參加了縣人社局組織的免費香菇種植培訓。之后,54歲的他毅然選擇回鄉創業種植香菇1萬棒,短短5個月凈賺6萬元,“比在廣東打工強多了!”
隨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香菇學院已經出版了全國首本香菇種植教材,制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累計發放證書近1000本。同時,投資30萬元建設的實訓基地,已培訓1.2萬人次。如今,2000余名“菇專家”活躍在全國20多個省份,年人均技術指導收入12萬元。
“我們不僅服務隨州,更要輻射全國!彪S縣香菇種植工專業培訓老師楊守波介紹,依托隨州香菇學院,當地與華中農業大學共建科研平臺,培育40余種優質菌種,推廣10項新技術。近年來,縣人社局組織“土專家”赴新疆、云南等地開展技術援助,培訓外地菇農5000人次。
從炎帝神農的農耕火種,到30萬菇農的共富之路,再到全國香菇種植向隨州“取經”,以一朵香菇為筆,隨州隨縣正書寫著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鄉村振興新答卷。
(長江云新聞記者 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