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祝兆林 王艷華
極目新聞記者 楊琛源
荊楚網記者 胡瑩
從易拉罐到汽車缸蓋,距離多遠?老河口市的答案是:5000米。
8月27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北線記者團走進老河口市,直觀感受一只易拉罐的重生之“鋁”。
在該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順博鋁合金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博公司”)將從市場回收的易拉罐等廢鋁資源,通過冷態勻質凈化、高溫熔煉、液態純凈化及微細化處理等領先工藝,產出優質鋁合金產品,日產鋁錠、鋁水700噸。
這些新鮮出爐的鋁水,被灌裝進一只銀色“高壓鍋”,運輸5000米,來到老河口市高新區的襄陽長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源朗弘”),在熔鑄生產車間加工成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缸體缸蓋、電子傳感器、尾氣后處理等設備。
你以為到這就結束了?還沒完!長源朗弘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又被回收,成為順博公司的原材料——從資源變成產品,再變成再生資源,在這短短5000米之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
盡管順博公司的生產車間里熱浪滾滾,總經理方志斌卻被團團圍住。他介紹,順博公司擁有47項專利,為長申合金、襄陽美利信、長源朗弘等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就近配套,同時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僅在省內,與我們形成產業關聯的上下游企業已達50余家,四成的產品實現本地配套供應,實現原材料與廢棄物的良性循環”。
今年1月至7月,順博公司實現產值17.9億元,同比增長29.1%。
在這個循環里,長源朗弘同樣受益!颁X水近地化配套,不再需要熔煉環節,省時省成本。”技術質量部部長周龍濤介紹,該公司每天消耗30噸鋁水,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省成本2000余萬元。
在老河口,類似的“產業搭子”還有很多。
駱駝集團楚凱冶金有限公司生產鉛合金,直供同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湖北得一新能源科技公司,后者生產的鉛端子擁有35項專利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生產技術和設備先進性達到全國領先、世界前三,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超過25%。
“就近配套、各取所需,這種合作模式讓上下游企業實現共贏,反過來又形成產業吸附力,助推地方產業發展。”科技日報記者吳純新認為,老河口形成循環經濟產業與智能制造產業相互提供原材料的發展格局,為全面提升資源再制造效能和智能制造水平,夯實新質生產力產業支撐注入了強勁動能。
今年6月,老河口市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連續第二年入圍湖北省縣域經濟特色產業集群,今年1月至8月,園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值達129.57億元,同比增長18.56%,助推全市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6.52億元、同比增長8.8%。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我們將緊緊圍繞支點建設,將綠色低碳深度融入縣域經濟發展過程,整體提升生態承載力。”老河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