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鐘”遇見“芭蕾”
——看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如何奏響融合育人強音
【 閱讀提示 】 國家要強盛、民族要振興,基礎在教育,關鍵靠教育。近年來,隨州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先后研究出臺多項支持教聯體建設的文件,以教聯體建設為戰略支點,撬動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杠桿,奮力書寫教育現代化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強弱結對、齊頭并進,如今如火如荼的隨州各教聯體建設已經持續三年多,為總結經驗、交流做法,進一步提高標桿、找準目標、集中力量、創出特色,在第4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隨州日報重磅推出“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走進教聯體”專題宣傳活動。 今日本報展示的是看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如何奏響融合育人強音,敬請讀者關注。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清 通訊員 蔣超 2024年11月20日至25日,孝感市文化中心保利大劇院內燈光璀璨、星光熠熠,湖北省第十三屆黃鶴美育節在這里濃重舉行。曾都區五眼橋小學器樂合奏《金色童年》和清河路小學芭蕾舞劇《是星星也是太陽》雙雙登臺,代表隨州市參加展演。 當五眼橋小學編鐘藝術團的孩子們奏響第一個清越音符,當清河路小學孩子們優美的舞姿在舞臺上綻放,全場屏息、掌聲雷動——這不僅是藝術的展演,更是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以“藝”為媒,書寫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鮮活注腳。 五眼橋小學,這所剛剛完成從街道辦事處學校到區直學?缭绞桨l展的教育新星,堅持黨建引領、立德樹人、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成果豐碩,特色品牌日益彰顯,被確定為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核心校,在其主導和推動下,五眼橋小學、清河路小學兩校以“文化立校、特色興!睘槎,突破校際壁壘,探索“1+N”傳統文化傳承路徑,實現了從“一校一品”到“兩校共榮”的跨越,讓藝術教育的清泉在協同創新中奔涌成河,奏響著融合育人強音。雙璧輝映,藝術名片共鑄品牌高地
清脆樂聲奏響童年樂章,靈動音符跳躍純真時光。今年兒童節,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慶六一”暨五眼橋小學第二十六屆“校園之春”藝術節文藝匯演精彩啟幕,全體師生共同沉浸在這場充滿童趣與夢幻的歡樂盛宴之中。 
作為教聯體成員,清河路小學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也受邀來到演出現場,他們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也為五眼橋小學的師生們奉上精彩的芭蕾舞表演。像這樣的互動,在兩校間已成為常態。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24年8月19日。這一天,曾都區教育版圖上誕生了一個獨特的教聯體——由器樂文化底蘊深厚的五眼橋小學,與芭蕾藝術聲名遠揚的清河路小學,共同組建的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 這是該區唯一一個以“藝術特色”命名的教聯體。兩校校風醇厚、藝術底蘊深厚,其中,五眼橋小學編鐘藝術團器樂文化久負盛譽,其原創作品《漢東晨韻》曾榮獲湖北省第十二屆黃鶴美育節器樂類一等獎,《金色童年》更是斬獲隨州市第三屆“非遺”展演金獎及湖北省第十三屆黃鶴美育節一等獎;清河路小學的芭蕾舞藝術美名遠揚,精彩表演也多次斬獲省市級獎項。教聯體的成立,讓兩校締結聯盟,強強聯手,開啟曾都藝術教育新華章。 “我們創新管理模式,確立了‘六統一、五共享、四分開’的發展模式!蔽逖蹣蛐W黨支部書記、校長蔣超表示,“‘六統一’即從辦學目標、重大活動、教師研訓、資源共享、質量評價、特色發展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統一;‘五共享’指在課程資源、師資力量、設施設備、研訓成果、信息平臺五大方面實現深度共享;‘四分開’則是在教學活動組織、人事財務、日常管理、特色深化方面保持各自學校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種模式打破了校際間的壁壘,讓兩所學校攜手共進,形成強大合力,推動教聯體高效有序運行,實現一體化發展。 
教聯體成立僅一個月,就在隨州市第八屆編鐘美育節舞臺上初綻光芒,五眼橋小學的器樂合奏《金色童年》氣勢恢宏,清河路小學的芭蕾舞劇片段《是星星也是月亮》優雅靈動,雙雙獲得一等獎,并代表隨州市登上省級黃鶴美育節的舞臺。 兩校的“獨門絕技”在教聯體框架下煥發新生——五眼橋小學深耕“器樂文化”沃土,早已實現“民族器樂進課堂”全覆蓋,學生人手一樂器,編鐘藝術團歷經二十余載淬煉,成為行走的“編鐘文化”代言人;清河路小學則讓芭蕾“飛入尋常課堂”,每周一節的專業課程點燃了孩子們“足尖追夢”的熱情,讓“丑小鴨”在科學訓練中華麗蛻變為自信的“白天鵝”。 更令人振奮的是兩校特色實現了“破壁交融”。教聯體創造性建立“藝教老師送教制”,每周互送2節特色課程,通過公開課、研討課,網絡教研、現場交流等多形式多渠道實現融合共進。孩子們得以在藝術的“雙棲舞臺”上自由生長,真正兌現了“美美與共,‘藝’同綻放”的愿景。多維浸潤,德育實踐賦能品格塑造
藝術教育絕非孤立的技能傳授,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深諳此道,將美育與德育、智育深度融合,通過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構建起全方位育人網絡。
在莊重儀式中傳承紅色基因。今年清明時節,五眼橋小學與清河路小學兩校黨員教師與少先隊員代表共赴隨州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愛國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獻花籃、溫誓詞、聽講解(紅領巾講解員在烈士墓碑前深情講述)、觀陳列館……沉浸式的緬懷讓戍邊戰士陳祥榕“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誓言,飛行員王偉“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行”的囑托,化為流淌在血脈中的家國情懷。 清明祭英烈活動,通過沉浸式教育引導黨員和少先隊員們銘記歷史、感恩奮進,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厚植愛國情懷!凹t領巾的講述讓我懂得了責任,我要做像先烈那樣的人!鄙傧汝爢T高鵬康俊的話語質樸而堅定。 在多彩活動中陶冶愛國情操。今年,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在五眼橋小學舉辦了以“牢記黨的教導 爭做強國少年”為主題的慶六一藝術節活動,設置了文藝匯演、書畫攝影作品展、科技手工制作展、趣味游園四大特色板塊,以多元形式點亮孩子們的節日時光。
其中,文藝匯演沿用“晚會+云直播”模式,實時推送器樂合奏、舞蹈、情景劇等20余個節目,吸引眾多家長在線觀看。書畫攝影作品展中,百余幅少兒原創作品生動呈現童真視角下的自然與生活,孩子們用畫筆記錄點滴,用創意呈現夢想,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萍肌⑹止ぶ谱髡箙^里,孩子們自主設計的智能小車、航天模型等科技作品輪番亮相,將創意與科學實踐巧妙結合,每一件展品都凝聚著智慧的光芒,每一個創意都承載著探索的渴望。趣味游園設置了打卡留影、投壺、射箭、貼鼻子等10余項互動游戲,配備了豐厚的獎品,不僅給足孩子儀式感,更為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打下幸福底色。 在實踐活動中萌發愛心與擔當。3月雷鋒月期間,五眼橋小學操場變身為熱鬧的“公益集市”!皭坌牧x賣 情暖校園”活動讓舊物煥發新生,學生們化身“小店長”,熱情推銷閑置物品;老師們也興致勃勃參與淘寶。義賣所得悉數注入教聯體助學基金。這場活動超越了簡單的物品交換,“奉獻、友愛”的種子在討價還價、收銀記賬的協作中悄然播撒。
在跨界活動中激蕩科技與人文火花。教聯體大膽打破“藝術”邊界,舉辦的首屆數學思維大賽以“趣計算·智成長”點燃智慧引擎。心算、七巧板、慧算24點、漢諾塔、數獨、魔方六大智慧賽道,兩校數學精英同臺競技,指尖躍動間詮釋邏輯之美。這場賽事標志著教聯體由單一美育向學科全域融合的華麗轉身,為“藝術特色”注入了理性與創新的新內涵。強師為基,“共同體”激活成長動能
優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以黨建聯建為引領,以“教師發展共同體”為引擎,通過名師結對、工作室引領,發揮黨員名師帶頭作用,打造特色校本課程體系,擦亮“器樂文化”和“芭蕾舞藝術”兩張特色名片。
支部聯建添動力,深度交流謀發展。兩校黨支部以聯學聯做的方式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支部書記上主題黨課,增強教聯體凝聚力、創新力。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教聯體建設中的帶動引領作用,支部聯建活動中,兩校黨員教師就“如何促進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高質量發展”展開討論,從資源共享到送教交流,從特色發展到文化共創等多方面深入交流,凝聚奮進的力量。 名師引領與青藍共進是核心路徑。教聯體充分發揮黨員名師、骨干教師的輻射力,通過結對幫扶、工作室引領、跨校公開課、網絡研討等多維渠道,為青年教師成長鋪設快車道。賽課獲獎、精品課例涌現,成為師資共育最有力的勛章。 2024年12月,五眼橋小學和清河路小學進行了一次教聯體教學交流活動。五眼橋小學骨干教師魏偉唯精心準備,深挖教材,巧妙設計,以《植樹問題》為教聯體老師講授公開課,傳授授課技巧,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這正是五眼橋小學“智教師,慧成長”培養體系及“青藍工程”結出的碩果。
“善思者明,善學者智!币淮谓萄芯褪且淮纬砷L之旅。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持續釋放動能和潛力,穩步推進教聯體各項工作落實落地,促進教聯體各校教育教學質量均衡優質發展,“共同締造”出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的教育新生態。 內培外聘打造優質藝教團隊。五眼橋小學力邀中央音樂學院翁輔君等專家,讓學生在器樂啟蒙時得到專業的指導;聘請本土民族器樂教師組成專業的器樂教師團隊,傾力指導編鐘藝術團建設;定期選派藝術教師參加各項專業培訓,通過“青藍工程”以老帶新,不斷壯大藝術教師隊伍。五眼橋小學美術教師劉馨月的美術微課獲評湖北好課堂精品課例。 同心共筑教聯體,同頻共振謀發展。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召開聯席會議,共商教育大計。兩校結合實際,積極從德育、教育教學、后勤管理等方面交流共建、共育共贏。教聯體組建以來,兩校先后聯合舉行“最美教師”頒獎慶典、“家校共育伴成長”家長開放日、班主任沙龍研討等活動,每學期進行綜合考評,評出“體藝先進教師”“藝術之星”,教育教學成效不斷提升。創新管理,數字引擎驅動高效融合
如何讓兩校真正“聯”出活力、“融”出深度?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以“六統一、五共享、四分開”的創新管理模式破題,在協同與個性間找到了黃金平衡點。
數字化賦能為管理插上翅膀。教聯體積極擁抱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和教學資源庫。作為全區數字化管理的先行者,五眼橋小學率先引進并優化了“希沃數字魔方基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這一經驗為教聯體建設數字化評價系統提供了重要基礎。最具創意的是利用“二維碼”技術,將兩校在編鐘美育節等活動的精彩瞬間轉化為可掃即看的數字檔案。家長、市民和同行輕掃二維碼,便能直觀感受孩子們的藝術成長軌跡,讓隱性的教育成果變得清晰可見、便捷傳播,極大提升了教聯體藝術教育的透明度與影響力。 云端相聚共話藝術教育。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4年10月28日,五眼橋小學和清河路小學通過互聯網平臺,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研討課。本次課程以“藝術融合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拓寬藝術教育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來自五眼橋小學的美術教師劉馨月通過網絡直播,為清河路小學老師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美術課。劉老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獨特的教學風格,通過創設情境、融合信息技術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回望來時路,從2024年8月揭牌啟航,曾都區藝術特色教聯體以藝術為筆,以融合為墨,在短短時間內繪就了一幅絢麗的育人畫卷。

當五眼橋小學編鐘藝術團器樂表演遇上清河路小學的芭蕾舞蹈,藝術教育的邊界在融合中消弭,文化傳承的路徑在協作中拓寬,兩所學校以“共享基因庫”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了接觸多元藝術的可能,更讓德育、智育、美育在跨界的土壤里自然生長,最終奏響了資源互補、師生共榮的教育交響曲。 這曲由兩校師生共同譜寫的“藝術教育奏鳴曲”,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深遠的感染力,為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著動聽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