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黃岡,是浸染鮮血的紅色熱土,是鐫刻信仰的精神高地。烽火歲月里,無數黃岡兒女為民族獨立浴血奮戰,鑄就不朽豐碑。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市一批抗戰老兵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這是對英雄的崇高禮贊。即日起,市融媒體中心推出“銘記歷史 致敬老兵”專欄,我們將循著歲月足跡,講述這些抗戰老兵的英雄事跡,在歷史回響與時代脈動中,重溫那段不屈的崢嶸歲月,傳承歷久彌堅的抗戰精神,讓紅色信仰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這紀念章沉得很!”“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耀,我是替那些沒熬到今天的老戰友們接的。”8月26日,北京,陽光透過窗欞灑在蔡均花白的發絲上。97歲的老人坐在藤椅上,懷里揣著個溫熱的搪瓷缸,手輕輕摩挲著胸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一旁的女兒張雪松翻開桌上的舊相冊。泛黃的照片里,年輕的蔡均留著齊耳短發,穿著洗得發白的軍裝;旁邊一張黑白照上,穿軍裝的男人眉眼英挺,那是張雪松的父親張天濤,1948年犧牲在遼沈戰役中。
“我媽總說,這些照片不是用來‘念想’的,是要告訴我們,現在的日子,是許許多多烈士用命換回來的。” 張雪松的聲音輕緩,帶著對往事的敬畏。
1928年,蔡均出生在江蘇鹽城一個革命氣息濃厚的家庭。她的父親是鹽阜區的共產黨員,姐姐、兄長等家人也紛紛投身地方黨組織,從事抗日工作。家國情懷,從小便深植于心。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江蘇鹽城重建,年僅13歲的蔡均告別家人,報名參加了新四軍的“魯藝少兒隊”,成為一名文藝小兵!皩W校被鬼子炸掉了沒學上,當時我不懂什么叫革命,只知道跟著部隊能打鬼子,能保衛家鄉! 回憶起當年的選擇,蔡均的聲音透著堅定。不久后,她轉入“新安旅行團”,跟著隊伍在鹽阜地區開展抗日宣傳。
同年7月1日晚,建黨20周年。蔡均和小文藝兵正在鹽城一個鎮上演出《松花江上的暴風雨》,遇上日軍大掃蕩,團長犧牲了,不少小兵們也犧牲了。“副團長讓我們幾個活下來的小兵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跑,我穿著演出服跑了一個月,衣服都成了一條條碎片!9月,蔡均被送到抗大五分校學習,在那里,她系統接觸到革命理論,第一次明白“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
蔡均抗戰時在江蘇鹽城文工團的合影照(前排左1為蔡均)。
1942年3月,蔡均被分配到新四軍3師8旅宣傳隊。這年冬天,日軍與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聯手清剿根據地,組織安排人員分散隱蔽。蔡均和戰友們鉆進河塘、躲進稻田,蘆葦蕩成了她們的藏身之處!鞍滋觳桓疑穑I了就啃生紅薯;晚上躺在稻草堆里,聽著遠處的槍聲,心里怕,但從沒人說要退出! 蔡均說,那時支撐她們的,是“一定要把鬼子趕出去”的信念。
1943年,15歲的蔡均在戰火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把“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刻進心里。此后,她跟著宣傳隊深入敵后,一邊參與搶收糧食支援前線,一邊用文藝作品鼓舞士氣。1945年4月,鹽阜區10個文工團合并為蘇北文工團,蔡均成為骨干成員。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的消息傳到鹽阜根據地,蔡均和戰友們相擁而泣?上矏偵形聪ⅲ碌娜蝿战吁喽粒9月初,新四軍3師7旅奉命回師蘇北,攻打淮安、淮陰(史稱“兩淮戰役”)。蔡均所在的宣傳隊全員投入支前工作,運輸物資和救護傷員。
“兩淮戰役”結束后,中央下達“搶占東北”的命令。
1945年中秋節,蔡均和寒劍、冰克等6名女同志,跟著7旅部隊踏上北上的征程。“不知道東北有多遠,也不知道那里有多冷,只知道跟著部隊走,就是跟著黨走。” 蔡均回憶道。
北上途中,部隊在山東臨沂遇到陳毅軍長。蔡均和戰友們擠在廣場上,聆聽陳毅軍長關于“解放全中國”的報告!败婇L說‘東北是戰略要地,我們要守住它’,那一刻,我才明白這次行軍的意義!辈叹貞浾f。
1947年蔡均在東北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蔡均手腳滿是凍瘡,耳朵凍得起了大泡。但她從未退縮,在秀水河子戰斗等戰役中,她和宣傳隊的女同志們拼命救護、轉運傷員,受到部隊的表彰。
也是在東北,她與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16師47團政委張天濤相識相愛,并于1947年5月結為革命伴侶。然而,幸福短暫。1948年遼沈戰役前夕,已有身孕的蔡均被丈夫送至哈爾濱待產。不承想,黑山阻擊戰的一聲槍響,讓她與摯愛天人永隔——張天濤在厲家窩棚阻擊戰中英勇犧牲,年僅27歲。
19天后,女兒張雪松出生。女兒滿月,蔡均才得知噩耗,巨大的悲痛沒有擊垮這位堅強的戰士。遼沈戰役結束,大部隊即將入關,她背著襁褓中的女兒,毅然跟隨隊伍南下。“一路上母親還去照顧傷員,做駐地的群眾工作!睆堁┧蓜忧榈卣f。
從山海關到天津、濟南,再過黃河,這位年輕的母親將個人悲痛深埋心底,把革命事業扛在肩上,一路南下,直至1949年5月武漢解放。武漢解放后,蔡均轉業到地方工作。
轉業后,蔡均先后在武漢健康幼兒園、武漢市江漢區衛生科、黃岡地區商業局和民政局等單位工作。無論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她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老兵。
1984年10月,蔡均從黃岡地區民政局離休。如今,97歲高齡的蔡均思維清晰,每天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2022年建黨101周年時,她還為干休所戰士上過黨課!霸谌魏吻闆r下,順境不要沾沾自喜,逆境不要垂頭喪氣,一定要記住初心跟黨走,做好自己的事情。”老人聲音洪亮,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那份堅定不移的信念,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她的身上依舊熠熠生輝。
蔡均和女兒張雪松
蔡均的革命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下一代。女兒張雪松繼承父母遺志,參軍、學醫、入黨,在另一個救死扶傷的戰場上報效國家。多年來,母女倆奔走多地,追尋張天濤的戰斗足跡,將保存下來的烈士遺物捐贈給遼沈戰役紀念館,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在遼沈戰役紀念館,張天濤的半身塑像前,母女倆放上一束白菊,蔡均跟女兒說:“告訴爸爸,國家現在很強盛,我們沒辜負他!
2022年,蔡均給干休所干部戰士上黨課
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送到蔡均手中時,她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斑@枚紀念章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所有為抗戰流血的戰友們的! 老人看著窗外的藍天,輕聲說,“我這輩子沒做啥大事,就是跟著黨,守著家,把日子過好!
陽光正好,落在母女倆相握的手上。兩雙手握住了一段沉甸甸的歷史,也握住了一份永遠不會褪色的精神傳承。
來源:黃岡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