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我市專汽產業正加速轉型升級。從傳統燃油專用車到新能源專用車,從零部件配套到整車制造,從傳統改裝到新能源制造,我市專用車產業正經歷歷史性蛻變,形成傳統車企全轉型、細分領域全覆蓋的產業新生態。今年1-7月,我市專用車產業產量達9.04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車產量3675輛,同比激增60.6%,這份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我市加速構建的新能源專用車產業新生態。![圖片]()
以“雙龍頭引領+全行業配套”為引領,我市新能源專用車形成了傳統車企全轉型、細分領域全覆蓋的產業新生態。目前,全市90家在產的專汽資質企業全部轉型,均可配套生產新能源專用車,產品涉及環衛、物流、工程、應急、旅居等5個類別1095個公告品種。以程力集團、湖北新楚風為兩大龍頭,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領域分別取得率先突破。程力集團實現新能源環衛車產品全覆蓋,與壹為合作開發智駕型物流冷鏈車,計劃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3000臺;湖北新楚風全正向開發的H49氣態氫千公里續航干線重卡已交付 “宜家家居” 試用,H18、氫燃料冷藏車等多款車型分別在北京、廣州市場投用,氫能牽引車F49年內將交付20臺。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三電”系統,圍繞“三電”系統及零部件配套環節,我市正加速打造“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產業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湖北芯動力電機轉子軸項目實現批量生產,整車續航里程提升3%以上;斯諾負極材料、毅興智能電池極柱、犇星多孔硅負極材料等關鍵材料項目相繼投產。在零部件配套環節,齊星集團聯合東風特汽,開發新能源重卡駕駛室;東風馬可迅為蔚來ET7、嵐圖追光等車型定制開發20寸車輪;新楚風與時代電動合作,電驅動橋項目銷售額已達3700萬元。這些都標志著我市配套企業正加速補鏈強鏈,形成細分領域全覆蓋。
我市新能源專用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撐。我市出臺了《隨州市專汽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供應鏈平臺建設推進專汽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專汽產業發展方向。設立總規模50億元,首期5億元的專汽產業基金,支持隨州專用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主導產業發展。依托湖北專汽研究院、隨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研究院等研究院,年轉化成果100余項。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從電池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制造,再到氫能全產業鏈的完整布局。緊盯專用汽車痛點堵點,我市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由曾都區平臺公司牽頭,聯合13 家本地企業與杭州時代電動,共同組建星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構建以商用車新能源底盤為核心的協同發展平臺,項目預計今年底盤產量突破800臺。湖北省安全應急載運裝備中試平臺計劃于9月正式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安全應急載運裝備產業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從傳統專用車向新能源轉型,我市形成了新能源專用車產業新生態。![圖片]()
“我們已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隨州市經信局汽車機械和裝備科副科長王有江表示,未來將加快模式創新、打造智能應用場景、突破網聯化技術,確保完成2025年全年8500輛新能源汽車的省定目標,把隨州打造成中部地區重要的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