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高區
長江奔騰,漢水浩蕩。
神州吹響“農業強國”嘹亮號角,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簡稱國家農高區)的戰略布局,正在襄陽這片1.97萬平方公里的沃野上加速落子!
烈日流金,戰鼓催征!
唐白河畔,稻浪翻滾泛金;
產業園區,鏈條聚合成群;
工地塔吊,揮臂鏖戰正酣;
沃野壟田,農機轟鳴精耕……
這座孕育了“華夏第一城池”的千年古城,一個嶄新的夢想正破土而出、拔節生長——高標準創建國家農高區!
千年農耕文明與現代科技在襄陽激情碰撞,正迸發引領時代的耀眼光芒!
襄州區推進“小田并大田”試點(資料圖)
時代召喚
農業強國的襄陽答卷
1997年,中國首個國家農高區花落陜西楊凌。放眼全國,國家級農高區至今僅有9家,湖北正全力創建。
漢江流域現代農業貿易中心效果圖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核心在創新。農高區正是承載這一使命的國家級戰略平臺。”襄陽市創建國家農高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創建申報組負責人喬擁軍表示,襄陽要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重要策源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開放高地。
劍指國家農高區,襄陽底氣何在?
“鄂西北糧倉”實至名歸——沃野千里,氣候濕潤,光照充足;糧食年總產穩定在95億斤,占全省近20%,全國近1%!
產業根基雄厚扎實——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擁有2個國家級、5個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
科創動能澎湃集聚——已建成了湖北隆中實驗室、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襄陽玉米試驗基地、國家小麥育種創新中心、湖北省智能農業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湖北省肉制品加工技術創新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2個。
襄陽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資料圖)
樞紐地位無可替代——“南船北馬、七省通衢”;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聯通南北,輻射八方!
2018年初,國務院《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擘畫藍圖,明確到2025年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高區。
機遇當前,時不我待!
“要努力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產學研協同、南北特色交融、輻射周邊、鏈接全球的現代農業示范區!”5月2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殿勛到襄陽調研時強調,要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襄陽更大的貢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班,高位推進。2025年1月,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支持襄陽創建國家農高區”。6月,省政府《關于支持襄陽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若干意見》重磅出臺,22條“真金白銀”舉措,為襄陽創建國家農高區注入強勁動能!
市委、市政府聞令而動!高規格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組建10位院士領銜的專家顧問團;印發周密詳實的《創建工作方案》……攻堅拔寨,步履鏗鏘!
2021年底,襄陽國家農業科技園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功筑就向國家農高區躍升的階梯平臺!
作答農業強國命題,襄陽斗志昂揚!
“全力推動襄陽國家農高區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笔∥N⑹形瘯泤呛龔娬{,要以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產業支撐,引領帶動襄陽加快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
合力攻堅
攥指成拳的創建實踐
走進襄陽國家農高區創建工作專班,墻上的規劃圖格外醒目——167.5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躍然紙上。
紅筆圈定“兩核五基地”黃金布局——產業核與創新核雙星閃耀,現代種業、種養循環、水旱輪作高產高效、智能農機裝備應用、一二三產融合五大示范基地如珍珠串聯。
“謀定而后動!”喬擁軍介紹,襄陽國家農高區規劃為七大功能園區:農產品加工、生物制造、生物科技、智能農機裝備制造、科技服務、科教、東津物流園。
一渠清水潤青田
迎戰高溫,搶趕進度!襄州區雙溝自來水廠通水在即,為襄陽國家農高區產業核心區20萬居民和22家規上企業用水提速。
“自來水主管網都已經修到了家門口!焙迸闻问称酚邢薰拘姓耸沦Y深經理張強說,調試中的6條TP飲料生產線將助推今年目標突破3億元。
8月30日,襄陽港唐白河港區趙寨作業區工地熱火朝天,散貨倉庫的土地已經完成平整,其他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這里是關鍵樞紐!毕逯萁煌ㄍ顿Y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艷虎說,上游河南的糧食、農副產品、礦石、煤炭、鋼材等運到這里中轉,而農高區的產品可以從這里裝船,實現通江達海。
藍領人才公寓施工建設現場
與此同時,藍領人才公寓的大樓正拔節生長,10月底封頂,明年6月迎才。
“讓農高區建設者拎包入住。”襄州區國投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銳表示,為企業引才留才解決了后顧之憂。
“聚焦農高區發展命脈,我們正系統謀劃全域水網、路網、高標準農田、和美鄉村等項目!眴虛碥姳硎,實施東津、襄州區張家集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打造東津、峪山兩個高標準農田建設萬畝示范片;推進唐白河治理、滾河長渠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加快建設農高區內“四縱三橫多支”核心交通路網項目,構建高效多式聯運體系!
在全力夯實基礎設施硬支撐的同時,襄陽以超前視野謀劃了現代種業、綠色智慧農業、現代食品加工業、農業科技服務業四大產業宏圖,推動襄陽農高區從“強基礎”向“興產業”戰略躍升!
8月29日,襄州區舉行襄陽農高區襄州合成生物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面向全國近30家領軍企業推介發展機遇,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國內領先的合成生物產業高地。
襄州區明確規劃:在農高區產業核心區內劃出15平方公里建設襄陽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優先保障合成生物產業項目用地;推出支持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并設立10億元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對新引進和成長良好的企業給予強力資金扶持。
與此同時,東津新區緊抓農高區功能布局機遇,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漢江流域現代農業貿易中心項目。目前項目主體已完工,預計明年7月正式投用。
依托現有基礎,東津新區還在農高區規劃范圍內謀劃了農機裝備產業園、東津智慧物流園、生物制造產業園、農業科創園四大園區項目,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截至目前,襄陽已推動60個農高區相關項目進入項目庫,其中16個重點項目錄入“五化”管理平臺,正按計劃節點全速推進。
機遇已在眼前,行動只爭朝夕。全市上下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播種未來、收獲碩果,攜手譜寫農業高質高效、區域振興突破的新篇章!
創新脈動
智慧田野的希望之光
農高區,高在哪兒?
標桿在前:陜西楊凌,7000名農科教精英匯聚,創新平臺林立;江蘇南京,32家院所聯手,百余平臺集聚;新疆昌吉,“三個百億”產業集群崛起……
他山之石,折射差距,更照亮前路。襄陽,正奮起直追!
8月7日,在湖北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發布暨轉化路演活動上,湖北隆中實驗室3項科技成果發布,為襄陽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建設中的漢江流域現代農業貿易中心
“省政府出臺的《若干意見》明確支持湖北隆中實驗室加強生物科技、農機裝備等領域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布局!焙甭≈袑嶒炇依畋虿┦拷榻B,他們還布局了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和半導體領域,今年實驗室新成立了兩條中試產業線,助力襄陽新興產業發展。
“農高區不僅姓‘農’,更重要的是姓‘科’、姓‘高’!眴虛碥姳硎,近年來,我市累計投資115億元建設華農襄陽書院和市農科院、武漢理工襄陽示范區和隆中實驗室、湖北文理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科技職業學院等科教平臺,集聚科技資源,布局科創平臺,助力襄陽創建國家農高區。
在正大(中南區)研究院,華中農業大學趙俊龍教授團隊主導的藍耳病凈化項目攻堅正酣。
襄陽正大百萬噸飼料智能生產線(資料圖)
“我們為全省生豬養殖業筑起疫病‘防護墻’!闭螅ㄖ心蠀^)研究院主任高清霞表示,這支12人的核心團隊,碩士、博士占比高達75%,專業實力硬核。
和正大一樣,邢臺鼎侖公司乳制品加工全產業鏈項目(樊卷食品)預留了整棟研發中心,積極搭建科創平臺。公司總經理向炎林表示,公司正聯手江南大學攻關健康功能乳品,進軍多元化“新藍!。
“農高區還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下好先手棋、走穩改革步!眴虛碥姳硎,建設農高區要實現人才、技術與產業的良性循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穿梭,對農作物進行一次性噴灑作業(資料圖)
8月7日一大早,在襄州區張家集鎮,湖北綠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真和同事輕點手機,4臺無人機騰空,精準噴灑農藥。
在湖北綠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大腦”,7個人管理近3000畝土地;憑借遙感監測系統,“看”清每塊稻田的含水量;利用北斗導航,讓無人機械播種誤差不到2厘米……“科技組合拳”讓畝產增長8%,一畝地節約成本380元。
“我們與華中農業大學等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產學研基地和湖北襄陽麥作科技小院等平臺!焙本G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建鋒信心滿滿,“從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深度融合發力,激發蘊藏在農業生產變革中的新質生產力,這才是未來國家農高區的模樣!”
“未來農高區的‘最強大腦’——襄陽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正在東津崛起!”市農科院院長凌冬告訴記者,該中心將“緊扣‘南北過渡帶生態循環農業’主題,以健康食品為主導產業,重點打造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
未來圖景更宏大:依托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聯袂正大、扶輪、騰龍等龍頭企業,襄陽正聚力打造湖北省高蛋白宜機收玉米技術創新中心等11個省級科創平臺,構建強大創新策源地。
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
從唐白河的晨曦到鹿門山的暮色,從會議室的激烈討論到田埂上的技術指導,從“鋤禾日當午”到“云端耕天下”——襄陽這座擁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正以科技之犁深耕沃土,以創新之筆描繪“農”字藍圖!
漢江潮涌,生生不息!這既是襄陽推動國家農高區建設的激昂樂章,也是襄陽在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偉大征程中發出的號子!
希望的田野上,新高地,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