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市青山區青和居社區深情囑托: “為民的事沒有小事,要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7年來,青和居社區黨委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黨建為針、服務為線,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擰緊民心同向“一股繩”,讓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落地生根,讓“青青花園、和諧家園、居民樂園”的愿景照進現實。
01
8月26日一早,武漢青山區青和居居民袁惠明匆匆找到網格員,因戶口在紅衛路、居住在青和居,辦理低保需跨社區蓋章。網格員立刻聯系上當天的“輪值書記”,在 “輪值書記” 協調下,袁惠明的手續當天就辦結了,他連說:“幾個人幫我跑前跑后,真是從心里滿意!”
“輪值書記”制度,是青和居社區黨委在今年推出的創新舉措。社區“兩委”的7名成員輪流值班,確保每一天都有“值班書記”隨時在崗在位,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不僅如此,“兩委“”成員還各自包片網格,深入樓棟,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對樓棟里的大小事務都能第一時間響應、處理。
社區黨委副書記張美麗介紹,“輪值書記”制度的設立,有效破解了居民辦事時常常遭遇的“書記忙、時間對不上”的難題。而在這一制度背后,是社區精心構建、密如蛛網的組織體系。從“社區黨委—片區黨總支—樓棟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的嚴密層級架構,到15個樓棟黨支部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101名鄰里長精準包保服務,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扣。居民的每一個訴求,都能在這張組織大網中迅速找到回應的節點,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02
袁惠明感受到的貼心,在獨居老人陳慧華家中同樣上演。前陣子她出門忘帶鑰匙,兒子從單位趕回來花了一個多小時;如今家里裝上社區免費提供的語音報警器,出門時總會聽到 “帶好鑰匙、關好燃氣” 的提醒,“一次都沒再丟過,這東西太值了!”
在青和居,安裝上語音報警器的家庭總共有500多戶,這離不開已堅持了7年的“天天敲門組”的努力。這支隊伍2018年啟動時僅7人,2020年壯大到150人,如今已發展到300多人,用“天天敲門十八法”精準摸排:特殊人群“重點敲”、一般家庭“定期敲”、年輕群體“網上敲”,建起“一戶一檔”民情檔案。
社區干事李志純說,在一次次的敲門過程中,他們不只是簡單地詢問生活瑣事,還會細心留意居民的興趣愛好。比如,發現某位居民熱愛書法,就會及時邀請其參加社區組織的書法活動;了解到有居民擅長手工,便鼓勵其參與相關手工制作課程。通過這樣細致入微的服務,真正把社區活動與居民的興趣緊密結合,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社區找到歸屬感和樂趣,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里。
03
從“輪值書記”隨時在崗,為居民解決燃眉之急,到“天天敲門組”走家串戶,精準服務特殊群體,青和居社區的“親和”理念,更全方位地體現在其精心打造的多元服務體系之中。
社區打造了青山區首家“平安超市”,這里就像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樞紐,涵蓋了證照辦理、矛盾調解、法律咨詢等20余項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內容,居民們不用東奔西走,在這里就能一站式解決諸多生活難題!绊橅槹伞崩,“三官一師”(法官、警官、檢察官、律師)固定坐班,“律師天天見”的貼心服務,將許多潛在的矛盾糾紛化解在了萌芽狀態。
社區還特別關注“一老一小”群體,“好味到大食堂”創新運營模式,不僅提供堂食服務,還融入文化活動元素,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溫馨的就餐和交流場所;“周末課堂”“愛心托管班”等項目,在課余時間和假期為孩子們提供了學習、娛樂的好去處,解決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
正如社區黨委副書記張美麗所說,這些服務窗口既是辦事陣地,也是收集民意的渠道。
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叮囑“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到如今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40余項榮譽,青和居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證明:把居民當家人,把小事當大事,就能讓社區真正成為群眾滿意的青青花園、和諧家園和居民樂園。
(長江云新聞記者 管根穩 朱哲鋆 編輯 桂亮 美編 蔣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