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今天上午9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部隊。
紀念大會開始前,習近平同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表示崇高敬意。這其中,就有來自湖北省宜都市的百歲老兵宋其祥。
宋其祥,1925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宜都市一戶普通人家。1942年3月,年僅17歲的他毅然參軍,成為國民黨79軍暫編第6師2團2營3排的一名戰士。
在不久前的采訪中,宋老反復對長江云新聞記者提及一句話:“他們都犧牲了,就我一個人活了下來……”
01
宋家五兄弟,三人參軍抗日
1942年春季,湖北宜都遭受日軍掃蕩,戰火席卷鄉野。在這個危難時刻,宋家五兄弟中有三人毅然投軍報國。
“我家弟兄五個。大哥和二哥年長幾歲。老三、老四和我(老五)年紀差不多,就差兩歲,后來都參軍了,三哥最后戰死沙場。”100歲的宋其祥老人回憶道。
提及當年離別時刻,老人仍清晰記得:“母親止不住眼淚,父親重重拍了拍我的肩,只說了一句‘活著回來’。”
1942年3月,17歲的宋其祥正式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程。
02
日軍稱其為“不可輕辱之師”
穿上軍裝的宋其祥,成為國民革命軍第79軍暫編第6師2團2營3排的一名戰士。他所在的暫編第六師,更是被日軍稱為“不可輕辱之師”。
這支勁旅曾在戰斗中打得日軍師團長赤鹿理狼狽逃竄,不知去向,粉碎了日軍打通長江上游航線的圖謀。在暫6師,戰斗作風硬朗是出了名的:軍官們身先士卒,一律沖鋒在前;士兵們則不分你我,協同作戰,常常打得日軍暈頭轉向、傷亡慘重。
軍長王甲本因其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在軍中被譽為“硬仗將軍”。
03
子彈打完,就與敵人近身肉搏
在抗戰期間,宋其祥多次加入尖刀排,執行最危險的陣地攻堅任務!拔宜肋^好多回……”在回憶那段歷史的時候,他說,他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子彈打完,便端起刺刀,與敵人近身肉搏。
1943年11月,慘烈的湖南常德會戰打響。宋其祥所在的部隊奉命死守煖水街陣地,與敵人血戰四天四夜。炮彈如雨點般不斷掉落、炸開,泥土飛濺,硝煙彌漫。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回憶起那段歲月,宋其祥重復著一句話:“我們始終沒有后退一步。”
然而,戰爭的代價是沉重的。1944年,日軍為挽回敗局,發動了豫湘桂戰役。9月,日軍以十余萬兵力分三路進犯廣西,宋其祥所在的部隊奉命在湖南零陵、東安一線阻擊。9月7日,噩耗傳來——王甲本軍長在戰斗中不幸遭日軍襲擊,在子彈打光后,依然赤手空拳與日軍力拼刺刀,展開肉搏,最后被刺中腹部壯烈犧牲,時年43歲。他是中國抗戰史上唯一一位與日軍肉搏犧牲的軍長。
04
百歲高齡,跨越600公里看望老軍長
1945年9月,歷經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舉國歡騰,宋其祥也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宜都市。
脫下軍裝,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迅速轉變角色,扛起扁擔,繼續為國家建設出力。在生產隊,他先后擔任小組長、會計、隊長;修建大溪水庫時,他負責后勤保障工作;修建幸福渠水利工程,他又與鄉親們一起開山鑿石、挖土抬筐……“從戰場上闖過來的人,什么苦都算不上苦。” 這份從戰火中淬煉出的堅韌與奉獻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
80年過去了,宋其祥活到了100歲,日子越來越好,而他心中對逝去戰友和老軍長的思念也愈發深沉。
今年清明節,在子女的攙扶下,100歲的宋老跨越六百公里,顫巍巍地站在湖南王甲本將軍的墓前。他俯下身,顫抖的手輕輕撫過冰冷的墓碑。指尖所及,皆是回憶——老軍長鏗鏘的命令聲、戰友們年輕的臉龐、戰場上震天的喊殺與硝煙……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和戰友并肩沖鋒的烽火歲月。
從戰火紛飛到和平盛世,從青春年少到白發蒼蒼,宋其祥用熾熱的一生見證歷史!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向世界莊嚴宣告: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也是戰勝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