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機。
陳懷民使用過的望遠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攝)
1997年,中山艦被打撈出水修復后向公眾展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福建號航空母艦。
抗戰中手持漢陽造步槍的中國士兵。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昔日以血肉阻擋鐵蹄的中華民族,如今以科技為矛、意志為盾,守護著用血淚澆灌的和平之花。
今天舉行的“九三”大閱兵,將充分展示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和強大戰略威懾實力。
湖北日報全媒報道組
8月24日,雨后的北京,空氣清新。
位于豐臺區的宛平城,游客來來往往。城墻外的盧溝橋上,彈孔清晰可見。
“爸爸,當時日本比中國人少很多,為什么敢欺負我們?”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來自武漢的萬先生一家在一處展柜前駐足。
展柜里,放置著抗日英雄陳懷民的望遠鏡和中山艦艦長薩師俊的印章、瓷碗。相隔不遠處,陳列著中國軍隊抗戰中使用過的漢陽造步槍。
“因為當時日本國力更強、武器更先進!比f先生對女兒說,“不過現在,可沒有哪個國家敢侵略我們了!
在1938年的武漢保衛戰中,一支漢陽造的有效射程還不足400米。今天,中國東風彈道導彈的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
陳懷民烈士在武漢上空壯烈犧牲時,駕駛著蘇聯援助的戰斗機,F在,中國筑盾天際的殲-20隱形戰機,已經是世界領先的第五代戰機。
那場保衛戰中,排水量僅700余噸的中山艦孤勇奮戰,最終被日軍炸沉于長江。兩個月前,中國遼寧艦和山東艦雙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圓滿完成了遠海實戰化訓練。
這三道軌跡,劃破了歷史時空,讓強國復興路清晰可見。昔日以血肉阻擋鐵蹄的中華民族,如今以科技為矛、意志為盾,守護著用血淚澆灌的和平之花。
從“漢陽造”到“東風必達”
不僅僅是射程的飛躍
在武漢革命博物館展廳,4支漢陽造步槍靜靜豎立在槍臺。槍機、槍把都有缺損,是近百年時光留下的斑駁痕跡。1927年,毛澤東在武昌主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這些槍曾被學員們背著,站崗,訓練,甚至參加實戰。
19世紀末,洋務運動興起。漢陽兵工廠于1895年引進德國技術,漢陽造步槍由此進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硝煙之中。
在如今的江漢橋漢陽一側,往東百余米有一處磯頭,就是清末時的漢陽兵工廠碼頭。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稱,小時候在漢江邊玩,還能從沙子里刨出子彈頭、子彈殼。
從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到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用它對抗日軍,直至1944年停產?偖a量超100萬支的漢陽造,雖然在“自強”聲中誕生,大多數時候卻是在見證舊中國的工業薄弱、主權旁落。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日本已是世界一流工業國,能制造火炮、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而中國這方面的能力幾乎為零。日軍使用的“三八”制式步槍,有效射程接近“漢陽造”的兩倍,射擊精度更是遠遠領先。
正是看到如此巨大的差距,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然而這一次,日本失算了,甲午戰爭的歷史沒有重演。
97歲的抗戰老兵李金錫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眼中依然閃爍光芒。1944年,他參加八路軍時,還沒法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槍,直到1945年隨部隊解放山東省夏津縣時,才從偽警察手中繳獲了第一支駁殼槍。他說:“雖然武器裝備落后,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最終還是把小鬼子趕出了中國!
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四萬萬人從“一盤散沙”到萬眾一心,前赴后繼,共赴國難,在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完全勝利。
血肉長城的精神是悲壯的,但代價也是慘重的。整個抗日戰爭,中國軍民傷亡高達3500萬人。新中國成立以后,立即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改變中國落后面貌、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
到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軍事工業就徹底跨越“漢陽造”時代,不僅能制造先進的輕武器,還能制造大口徑火炮、坦克、裝甲車、飛機、軍艦等各類重武器。
為反對帝國主義的核訛詐,毛澤東等領導人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及彈道導彈等護國重器。
“有了這些,盡管當時中國經濟還很貧弱,但再沒有人敢動侵略中國的心思了!避娛聦<疑塾漓`說。她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我軍成立炮兵教導大隊,成為如今火箭軍的前身,在短短70多年時間里,中國導彈技術和工藝從模仿到自主創新,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每一次閱兵,壓軸出場的都是東風戰略導彈。2019年國慶節,射程超過1.5萬公里的東風-41洲際導彈首次亮相,成為最受外界關注的裝備之一。“今年九三閱兵,壓軸的應該還是這樣的‘大家伙’!鄙塾漓`推斷。
近年來,隨著國力增強,“東風必達”家族人丁更加興旺。除了打擊范圍覆蓋全球的戰略導彈外,東風17、東風21等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接連上新!斑@種導彈飛行軌跡可變,具有極強的突防能力,可對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抗戰時,漢陽造射程不足,中國士兵必須冒著危險抵近敵方。如今,核常兼備、全射程覆蓋的“東風必達”,構成了御敵于外、守衛和平的強大護盾。
國產戰機成為天空最矯健的鷹
曾經“鋼少氣多”,如今“鋼多氣更多”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16歲的鎮江少年陳懷民,目睹日軍飛機對中國軍民狂轟濫炸,就立志要當一名空軍飛行員。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陳懷民駕駛美國的“霍克”飛機英勇作戰,擊落兩架敵機,自己也墜機重傷。
1938年4月29日,日軍空襲武漢。已傷愈歸隊的陳懷民駕駛蘇聯援助的E-15戰斗機投入戰斗,在身陷重圍的情況下,成為世界空戰史上第一個與敵機對撞的飛行員。
血染長空,氣壯山河!
當時,中國還沒有制造飛機的能力,中國空軍的每一次犧牲,都是制空權的重大損失。
80多年后,隨著一架架先進國產戰機呼嘯而起,中國人真正掌控了自己的藍天,這個古老民族長出了翅膀!
2024年初冬,第十五屆珠海航展上,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殲-20、殲-35、運-20A等“尖板眼”悉數登場。其中殲-35首次亮相,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二擁有兩款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中國航空博物館里,收藏了包括戰斗機在內的空軍各兵種武器裝備1萬余件。這些裝備,如同一個個沉默的歷史見證者,靜靜地展示著中國空軍以及航空工業的成長發展歷程。
“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76年前,開國大典上,周總理說。
當年的閱兵式,受閱飛機只有17架,都是我軍繳獲或接收的美制、英制飛機。為讓閱兵更有氣勢,打頭的9架美制P-51野馬戰斗機通過后,轉個圈再一次飛越天安門廣場,給觀眾留下受閱飛機有26架的印象。
開國大典一個多月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至此,空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
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航空工業建立起來,并迅速進入“噴氣式時代”,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伴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殲-10橫空出世。這款戰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進入航空強國行列。
“記得1996年的首屆珠海航展,當時我們的戰斗機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落后了兩代。不到30年的時間,我們的空軍裝備從當年的‘難望其項背’,發展到‘并駕齊驅’,即將實現超越。”7月29日,軍事專家傅前哨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話語中滿是自豪與驕傲。
由于國力差距,中國軍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落后武器對抗強敵。毛澤東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時曾說,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志愿軍打敗美軍,靠的是一股氣。
如今,新時代的中國,我軍不再是鋼少氣多,而是“鋼多氣更多”。
最新航母以中山艦犧牲艦長的家鄉命名
是巧合更是歷史的告慰
“這個禮物太珍貴了,我很喜歡!
7月26日,在南京家中,92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艦船研究設計專家嚴寶興,從研究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枚徽章后愛不釋手。
記者看到,徽章上的圖案,是福建艦,我國第一艘彈射型航空母艦,其運用的電磁彈射技術世界領先。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1938年在武漢犧牲的中山艦艦長薩師俊就是福建人,海軍世家。
當年10月24日,正在武漢金口長江水域巡防的中山艦遭6架日軍轟炸機襲擊。身受重傷的薩師俊拒絕部下棄艦撤離的建議,與24名官兵沉入江底,以身殉國。
嚴寶興曾是海軍某重點型號總設計師,跟艦船打了一輩子交道。他說:“落后就會挨打,要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必須建設實力強大的遠洋艦隊!
1953年,作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優秀學生,嚴寶興被派遣到蘇聯列寧格勒造船學院學習,5年半后回國工作,和蘇聯專家一起參與037型反潛護衛艇的設計。
從仿制改進到自主研發,嚴寶興和同事一起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他還記得在武漢“頭頂吹著吊扇,手肘墊上干毛巾挑燈夜戰”的情景!拔覀円稽c都不覺得苦,反而很幸福,因為只有在新中國,才有這樣全力發展的機會!
中國船舶集團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船)是內地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公司技術專家魏東介紹,武船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成立的湖北第一個官辦船廠——武昌機廠,它只能進行簡單修理,并不具備造船能力。
“像中山艦,是日本在清朝末年建造的,我們當時也造不了!蔽簴|說。
1953年武昌船廠開建,蘇聯援助設備、技術,老一輩武船人拼命學、拼命干,僅僅兩年后,就生產出千噸級的戰艦,開赴祖國海疆。
外部支援,內部奮進,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建設,中國迅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和工人隊伍。
進入新時代,中國海軍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福建艦下水后,中國海軍進入“三航母時代”;055型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等萬噸以上巨艦接連入列;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等數千噸級軍艦更被網友形容“如下餃子一般”……
向海圖強,駛向深藍。今年8月1日,人民海軍第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湖北艦亮相!
湖北艦最大排水量超過4萬噸,采用直通甲板,極大提高甲板作業面積,可同時起降多架艦載直升機。裝載艙室可以裝載氣墊艇、坦克、裝甲車輛。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大多從海上來。1938年武漢保衛戰前,由于實力懸殊,中國海軍大部分艦船已被日軍擊沉,另有部分艦船在江陰保衛戰中自沉在長江航道,以阻止敵人進攻。
如今,中國海軍早已從內河走向海洋,從黃海走向藍海、走向大洋,形成堅不可摧的海上長城。
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者不同,中國的發展、中國軍隊的強大,永遠是維護和平的強大力量。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绷暯娇倳浢翡J洞察和平發展對強軍提出的時代要求,賦予強軍新的標準和內涵。
今天舉行的“九三”大閱兵,將充分展示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和強大戰略威懾實力。
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力量再次震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