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琴 通訊員 邵睿 黃娟
8月29日,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曾都區涢水街道前進社區六組的新農灣內,居民的違建房被順利拆除,現場一片繁忙的建設景象。
“要是我們灣也能像別的村灣那樣,房屋整齊、道路寬敞、環境漂亮就好了!”隨著社區環境越來越好,新農灣片區的改造就成了66戶居民共同的期盼。
社區在前期走訪的基礎上,積極申報新農灣改造項目,并于今年7月初獲批。項目啟動以來,社區堅持規劃先行、問計于民。7月中旬,社區“兩委”干部帶領專業設計團隊,深入66戶居民家中,面對面傾聽訴求、交流方案。
項目創新采用“包清工”建設模式,精打細算成本,力求花小錢辦大事,充分保障居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經過反復溝通優化,設計方案最終贏得居民廣泛認可。社區多次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最終形成了“公共部分集體籌資、私人部分先行拆違”的務實推進方案。
“路口這菜地我拿出來做公共綠化!我是黨員,我帶頭改建,讓咱灣環境更好!”在灣組會上,六組的黨員黃光榮率先表態。
老黨員劉興書更是以身作則:“門前這停車棚,雖然花了不少錢,但為了村灣建設,拆!給大伙做個榜樣!
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居民積極響應,主動配合拆除違建、清理房前屋后。截至9月2日,社區已成功拆除違建29戶,16戶居民的農房改造正在進行中。
改造工程堅持“公共空間優先”原則。過去,六組健身廣場對面是一個約200平方米的廢棄坑塘,困擾居民多年,經社區積極協調,已用渣土填平。下一步,這片區域將變身生態停車場并配建公廁,有效解決居民和健身市民停車難題。環境整治同步推進,公共區域綠化清雜、垃圾清理等已完成,環境整治總體進度已達40%。
據了解,房屋統一以“灰瓦白墻”為主色調的村灣風貌改造;65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點場地已完成硬化,緩解攤販點場地不足問題,即將啟動綠化施工。同時,污水管網改造、線路規整、道路提檔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公共配套項目都在穩步推進。
社區“兩委”干部全天候駐扎村灣,做好入戶動員,及時處理突發狀況,力爭按期完成改造工作。隨著各項工程緊鑼密鼓推進,新農灣正加快煥發新氣象。
(責任編輯:夢回吹角連營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