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劉 冬 通訊員 高曉涵 周斯娉
女性創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激發社會活力關鍵力量。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巾幗奮進是最美的風景線。在廣水,女性創業舞臺正在持續拓寬——該市為女性創業鋪就“成長賽道”,針對養老護理、新經濟等領域開展“訂單式”培訓;送上“金融活水”,超兩千萬創業貸款“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搭建“圓夢舞臺”,扶持培養“巾幗新農人”等。
“她力量”向陽生長,鏗鏘玫瑰盡情綻放。一個個“她”,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奮斗,寫下新時代“婦女能頂半邊天”創業故事。
初秋時節,記者深入創業現場,走到她們身邊,共話耕耘之艱、共慶豐收之喜,記錄下這群新時代女性別樣風采。
一山好茶 種出富民“錢袋子”
8月29日,廣水市武勝關鎮楊林溝茶場,層層山巒間云霧繚繞,空氣中茶香彌漫。
“我們現在擁有8000余畝標準化茶園,年銷量穩定在5萬斤左右!辈鑸鲐撠熑烁昵俳榻B。
武勝關鎮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宋。但長久以來,“村村有茶廠”的盛況并未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小農經營模式導致產業零散、標準不一、品牌缺失。
戈琴土生土長于此,看著家鄉守著金山卻過著窮日子,心中滿是不甘。
“要讓‘金葉子’成為富民的‘錢袋子’!北е@樣的想法,戈琴開始四處奔波;I集資金、參加培訓、聘請專家、帶著樣品跑銷售……在她的努力下,曾經那些零星散落、產量微薄的茶園,如今已鋪滿山巒、連片成海,產品也銷往全國各地。
綠了青山,還要富了鄉親。戈琴開始定期組織免費技術培訓,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講解種植技巧,手把手教村民采摘和初加工,提升周邊茶農整體技術水平。探索與村民合作,由茶場提供茶苗、技術和銷售渠道,村民負責管理,收益按比例分成。鼓勵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
如今,戈琴的茶場有固定工人20多名,都是周邊的村民。在戈琴的帶動下,武勝關鎮茶葉產業逐步走向規;、品牌化!拔覀冋媱澬略4000畝茶園,拓展電商直播等線上銷售模式,開發茶旅融合項目,讓鄉親們的錢包越來越鼓!”戈琴說。
一技之長 讓婦女成功就業
8月30日,廣水市巾幗月嫂培訓學校實操課堂,校長張繼蘭正忙著輔導學員為新生兒模型撫觸、拍嗝、做被動操。65歲的張繼蘭,被3300多名學員親切地稱為“校長媽媽”。這個別樣稱呼背后,卻暗藏著張繼蘭艱難的“過去”。
1993年,張繼蘭下崗。兩年后,丈夫因病去世,給她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巨額債務。為了家庭,張繼蘭擺過早點攤、當過保姆,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底層女性生活的艱難。
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繼蘭參加了湖北省舉辦的月嫂培訓,成為廣水市首位經過職業培訓的月嫂!澳憧梢曰丶肄k學,幫助更多人!崩蠋煹囊痪浼铧c燃了張繼蘭深埋心底的愿望。
2014年,張繼蘭毅然踏上創業之路。她拿出全部積蓄、將自己的房子騰出來當教室、“三顧茅廬”請來醫院專家授課……
在廣水市婦聯等部門的幫助下,學校逐漸走上正軌。如今,張繼蘭將分校開到了11個鄉鎮,并針對貧困婦女實行“三免一推薦”(免培訓費、差旅費、食宿費,推薦高薪就業)政策,先后幫助336名貧困婦女掌握一技之長。
“‘為下崗、貧困及留守婦女搭建免費學習和就業的平臺’,這是我創辦學校之初,就立下的宗旨!睆埨^蘭說。
如今,張繼蘭的學校已累計舉辦培訓班59期,培訓學員3380余人,上崗率達80%,學員平均月增收5000元以上。
一株艾草 做出健康好產業
8月28日,郝店鎮鐵城村連綿的群山之中,幾排廠房整齊排列,這里就是王忞英的“鐵城文心艾廠”。走進艾廠,一股獨特的艾香撲鼻而來,工人正用木槌在石臼里反復捶打著陳放多年的艾葉。
王忞英曾在深圳從事跨境電商,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她身體每況愈下。2019年,王忞英開始系統學習中醫,通過艾灸等傳統療法慢慢調理好了身體。這讓她對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決心將其發揚光大。
鐵城村,漫山都是野生艾草,何不扎根家鄉?
2020年,王忞英返鄉。創業之初,她在鎮上租了個60平方米的小廠房,一邊繼續攻讀中醫藥課程,一邊摸索著艾制品的生產、加工。
王忞英介紹,她堅持只收端午前后、藥性足、已長熟的野生艾,對質量要求非常嚴苛,但平均每斤會給農戶多出2元。
收回的艾葉要經人工精挑,再用炭火烘干,存放入庫。她堅持使用炭火烘干、石臼木槌冷加工的方式,最大限度保存艾葉的藥效!皳v好的艾絨,還要再經人手一遍遍挑出里面的‘艾筋’,留下的才是精華!蓖鯊胗⒄f。
如今,王忞英不僅為周邊農戶提供了穩定的艾草收購渠道,卷艾旺季,還能帶動村民每月增收4000多元!拔艺谔剿魇褂谩刖陌c傳統艾灸相比,操作更安全,藥效更持久,讓更多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中醫的好!”王忞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