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鐘金輝 特約記者 程淇 通訊員 高曉涵 楊凱睿
近日,廣水市楊寨鎮新煌循環經濟產業園內一派忙碌景象:抓機鐵臂上下揮舞,精準抓取廢舊金屬;機器轟鳴與金屬哐當聲交織,物料被穩穩投入指定處理區域。而在距產業園約100米的鐵軌下方,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綁扎鋼筋、架設模板,一座全新的鐵路涵洞正從圖紙逐步變為現實。
這座鐵路涵洞,是車輛通往新煌產業園的必經之路,更是園區運輸的“關鍵動脈”!斑^去,往產業園送貨是我們最頭疼的事!闭劶按饲暗倪\輸難題,貨車師傅們紛紛感慨。原來,園區原有的老舊涵洞凈高不足3.7米,且地勢低洼,每逢降雨便會積水淹堵。對于體型龐大的重型卡車而言,這座涵洞如同“攔路虎”,根本無法順利通行。進不去,只能繞著走。從李店鎮繞行30多公里,成了所有大貨車的“必修課”!耙粐嵷洠瑧{空多出近20元運費!毙禄凸矩撠熑怂氵^一筆賬,這筆成本日積月累成了壓在企業心頭的一塊巨石。
得知企業的困境后,楊寨鎮迅速行動,組建起專項攻堅專班。一方面,專班邀請專業技術團隊深度參與,反復打磨優化施工方案,將線路安全評估、技術論證等每一個環節都做足做細;另一方面,帶著成熟的方案多次奔赴武漢,與鐵路部門展開“車輪式”磋商,針對項目推進中的關鍵問題逐一研討、逐項攻克,全力掃清合作障礙。
去年10月,項目正式啟動。按照規劃,將在老舊涵洞旁約70米處,新建一座凈高4.5米、寬10米的涵洞,從根本上解決通行難題。然而,工程推進過程中,一個新的問題又浮出水面——貨車駛出新建涵洞后,需拐一個大彎才能進入產業園,且拐彎位置視線受阻,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服務要到位,問題就要徹底解決。一場特殊的“現場辦公會”直接搬到了工地現場。大家頭戴安全帽,腳踩泥土,圍著一張圖紙反復比對、討論。“這個邊墻,影響轉彎,能不能取消?”“如果取消,結構安全怎么保證?”……經反復勘察商討,一個優化方案很快形成:取消原設計中影響轉彎的邊墻,設計一條左轉道路,實現貨車“無憂”進出。今年7月,優化后的方案正式進入施工階段,預計明年5月全面竣工。
此次涵洞改造,不僅是楊寨鎮基礎設施攻堅的一個縮影,更成為當地干部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的生動寫照。自“干部素質提升年”活動開展以來,楊寨鎮將項目建設一線作為錘煉干部能力、檢驗工作作風的“主戰場”,主動轉變工作思路,變“被動等待”為“主動上門”,始終圍繞項目需求轉、盯著企業難題干,全力以赴為項目落地建設、企業發展壯大清障鋪路,用實際行動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責任編輯:夢回吹角連營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