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一部電梯,對老舊小區的居民,特別是步履蹣跚的老人而言,是通往便利生活的“幸福階梯”。然而,在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南屏巷4棟,一部開工近一年的電梯卻尷尬地“懸”在了半空。是資金不到位?是鄰里協商未果?還是政策落地遇阻?這道困擾無數老舊小區的“加梯難題”,其核心癥結何在?破解之道又在哪里?本期《磁湖聚焦——營商環境觀察》,我們深入南屏巷困局,試圖抽絲剝繭,尋找那把開鎖的“金鑰匙”。
“爛尾”的電梯 焦灼的期盼
走進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時光仿佛凝固在幾十年前。作為典型的老舊社區,這里的樓房大多年過三十,居民也多為企業退休職工。近兩年,社區已有3棟樓成功圓了“電梯夢”,但南屏巷4棟1單元的電梯工程,卻成了居民心頭難解的結。居民告訴記者,這部本該在今年上半年就投入使用的電梯,至今仍是個“半成品”。
記者:什么時候動工的?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2024年9月底10月初。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早就應該完工了的。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我們盼著五一就可以搞出來,(結果)五一過了都沒得,這都沒(動工)。
南屏巷4棟是一座7層高的“品”字形老樓,1單元共28戶。其中,60歲以上居民占比超過60%,對電梯的需求極為迫切。去年11月工程啟動,合同約定工期六個月,本應今年上半年完工。然而,建設過程一波三折,多次停工,特別是今年6月的一次停工,一拖就是兩個多月,至今未見復工跡象。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因為這年齡(大了),好多老人上樓梯有點困難,希望(電梯)早點做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鋼結構井道已經豎立,但關鍵的電梯轎廂卻不見蹤影。墻壁上張貼的出資明細顯示:該單元共有12戶出資,其中9戶付清全款,3戶尚有欠款,累計到賬資金156929.91元。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我們三樓到五樓全部都交了,701室只欠1000多元,702室欠了6000多元,703室也欠了1000多元。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怪來怪去怪老板,你要是不能做你就不搞撒,一停工就閑在這里怎么搞法。
責任真的全在施工方嗎?記者聯系了電梯的施工方——黃石市中信電梯工程有限公司,聽到了另一面的聲音。
電梯施工方負責人:是因為資金不到位,總合同(是)33萬元,有的人中途退場,他說他沒有錢。所以掙不到錢,我不能再墊(錢)了。
主持人:一邊是居民望眼欲穿的期盼,一邊是施工方無錢可墊的無奈。這部“懸在半空”的電梯,成了卡在居民心頭的刺,也無情地揭示了加梯工程中的一個普遍痛點:資金籌措難。那么,這“難產”的資金背后,又隱藏著哪些更深層次的社會治理難題?
資金難籌措 意見難統一
隱患根源,早在施工前就已顯現。2024年10月,樓棟自發成立了加裝電梯自改委。然而,從意愿征集到資金籌集,舉步維艱。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因為這不是品字樓嘛,這上面4(棟)7(層)28家,一樓二樓不做(電梯),就是20家,只有12家交了錢。
據居民和自改委成員介紹,啟動階段曾有15戶同意出資安裝。但隨著工程推進,其中3戶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出,直接導致資金出現缺口。記者跟隨自改委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做工作,遭遇的或是閉門羹,或是猶豫觀望。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他(有的住戶)說,非要(把電梯)裝好了,路修好了再交錢,我說那不行,別人現在要買機子回來。
根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合同書》,該項目總價33萬元?鄢10萬元政府補貼,剩余23萬元需由居民分攤,樓層越高出資越多,費用在7414元至19776元之間不等。3戶中途退出,意味著其他居民需要額外承擔近4萬元才能填平窟窿,難度陡增。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這個工作蠻難做的,剛開始大家也是各種心態,那個自改委的也是在一起大家商量,盡量給大家做工作,慢慢把大家積極性調動起來。
這個“慢慢湊齊”,背后是部分家庭的現實窘境。有的居民選擇了分期付款。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有的人(經濟)困難,分批交,七樓三家還沒交滿。
主持人:退出協議、分期付款、觀望等待……個體利益差異導致樓棟共識難聚,資金籌措如履薄冰!氨娍陔y調”的協商困境,最終演變為工程停滯的現實困局,更暴露出推進此類“關鍵小事”時,基層協商韌性不足與風險預判機制缺失的雙重短板。僵局如何打破?有沒有更優解呢?
聚力“鑿冰” 尋求曙光
面對僵局,基層力量沒有放棄。2025年8月15日,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專門為南屏巷4棟1單元的電梯困局召開協調會。
東屏社區負責人:總共20戶,我們有15戶是同意加裝電梯的。然后這期間因為有家庭原因、個人身體等等,然后導致了有意愿反悔的情況。
東屏社區工作人員:704(室)是不同意的,但是我們也在做工作。
東屏社區負責人:和我們支部書記,我們今天晚上再(入戶)突破一輪。
電梯施工公司財務:大家在一起協商,我們領導也商量就說(支付)8萬元,目前我們把電梯(轎廂)購回來,讓大家能夠提前用上,后續的問題我們后續再解決。
8萬元,對已倍感壓力的居民和社區而言,并非易事。唯一的辦法,就是“磨破嘴、跑斷腿”,用耐心和誠意去化解心結。
東屏社區負責人:其實我們社區到你家來,也來了很多次,也打擾了很多次。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反正是這樣的,電梯你說哪個不想安,只是說現在人(籌集)錢困難,你就沒有辦法。(是不是有)什么殘疾減(免)多少錢?
東屏社區負責人:有。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大概減(免)多少?
東屏社區負責人:減(免)6000元,反正現在標準是第一個他要有殘疾證,就是那種綠本本。
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東屏社區居民:我家有。
東屏社區負責人:第二個就是住在這一戶就行。
社區干部和自改委成員連續數晚挨家挨戶敲門,從老人爬樓的艱辛,講到政策補貼的紅利,從鄰里互助的情誼,講到電梯落地的愿景。半個月后,努力初見成效:8萬元缺口中的57537元資金落實到位。
東屏社區工作人員:接下來我們繼續會跟自改委一起,再次輪番上門入戶做工作,爭取到8月底籌集到電梯的(購置)款項,爭取在9月初恢復施工。
就在社區持續攻堅時,西塞山區住房保障局工作人員也主動介入,為住戶們普及相關政策。
西塞山區住房保障局工作人員 呂水清:現在市區兩級政府部門,針對大家(的)問題打通了幾種渠道,第一個就是公積金的提取,第二種就是銀行的低息貸款,都可以通過這幾種方式,來緩解大家的資金籌集的壓力。
經多方協調,施工方已于9月1日運回電梯轎廂并開始安裝,預計9月20日施工完畢,電梯將進入試運行階段。
這次“鑿冰”行動,不僅讓南屏巷4棟居民的 “電梯夢” 近了一步,更為眾多老舊小區破解加梯難題,提供了經驗。
制度創新 方能行穩致遠
今年,黃石市加裝電梯已審批340部,開工325部,完工234部,形成了“政府引導、社區主導、業主主體、各方支持”的建設模式。但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的實際推動中,也會遇到一些類似南屏巷這樣的“籌資難”與“共識難”的困境,亟需制度層面的深層支撐與創新。
湖北理工學院教授 黃小榮:對于資金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嘗試政府的補貼+公積金的提取+專項低息貸款精準滴灌,有針對性地支持真正困難的家庭。而對于共識難可能帶來的違約風險,關鍵是要建立一套既有彈性又有約束的信用管理機制,比如說通過銀行或第三方設立共管賬戶,按照工程進度分期付款,從源頭上降低項目爛尾的風險。
法規是根本保障。黃石市出臺的全國首部全市適用《黃石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條例》,為權責劃分提供了基石。針對實踐痛點,法規精神需細化落地。
西塞山區住房保障局工作人員 呂水清:全國首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條例》以立法形式,讓我們基層的加裝電梯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那么針對少數業主不愿出資、無法推進的情況,我們鼓勵電梯公司先行墊付,允許居民“先上車后補票”。
下一步,( 我們將)著力推動配套細則的出臺—— 一是單元自改委在資金籌集達到合同金額的80%以上,并建立有效的資金監管機制,方可簽約開工;二是杜絕電梯公司在收到少量首付后就倉促開工,留下資金不足的隱患。
記 者 手 記
一部“懸空”的電梯,是民生期盼的投射,更是城市治理精細度的試金石。南屏巷困局,是“頂層有政策、基層有需求、中間環節有梗阻”的生動寫照。破解之道,絕不能只算單一的經濟賬。
算好“民心賬”:社區干部、職能部門要以更大的耐心、更優的服務、更精準的幫扶去化解分歧、凝聚共識。政策執行要有溫度,對特殊困難群體要有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讓惠民政策更具包容性。
算好“效能賬”:亟需將《條例》精神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地的實施細則。在資金籌措、風險分擔、履約監管、企業規范等方面,構建起系統化、常態化的保障機制,降低個案協商成本,提升民生工程落地的整體效能和確定性。讓“懸空”的期盼,早日安全落地;讓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彰顯城市治理水平的“最美一公里”。
主持人:加裝電梯,事雖小,卻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感,映射著城市營商環境的底色和社會治理的溫度。我們持續關注南屏巷4棟1單元電梯的后續進展,期待老人們早日告別“爬樓難”。更期待以南屏巷為鏡,照見問題,完善機制,讓黃石老舊小區的“垂直出行”之路,在政策護航、多方合力下,走得更穩、更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