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鐘金輝
今年來,曾都區涢水街道永久村以村級小型工程專項整治為契機,針對項目合同存在的漏洞開展自查自糾,并同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村級工程規范化運作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今年2月,永久村在村級小型工程專項整治自查工作中,對一個項目進行核查,發現合同存在明顯瑕疵。經曾都區農業農村局指導組深入核查,發現合同漏洞集中呈現三大共性問題:一是施工內容模糊化;二是付款方式缺失;三是違約條款空泛。指導組指出,此類“粗放型合同”在村級工程中并非個例,暴露出基層在合同起草、審核環節的專業能力不足。
針對核查發現的問題,曾都區農業農村局迅速牽頭成立專項整改小組,構建“區局統籌+鎮級支撐+村級落實”的三級聯動機制——整合鎮級三資中心專業會計團隊、執業律師等多方力量,與永久村“兩委”共同推進合同修訂。
整改過程中,團隊以“量化、明確、可追溯”為原則逐項補全漏洞。此次整改未止步于“修合同”,而是以點帶面推動村級工程合同管理體系化建設,形成三大長效舉措。該局以永久村整改合同為“活教材”,開展專項業務培訓。培訓中,工作人員用通俗比喻拆解專業問題,確保參訓人員聽得明白。培訓后,永久村村委會自主編制《工程合同要點核查表》,明確“是否附工程量清單”“付款節點是否分階段”“違約條款是否量化”等8項必查內容,將合同審核流程標準化。
同時,永久村在村委會顯眼位置設置兩塊專項公示板,實現管理過程全公開。其中,工程整改臺賬公示板動態記錄項目名稱、整改內容、責任人員、整改期限及完成情況,確保問題整改可追溯;合同規范臺賬公示板則涵蓋合同條款修訂記錄、審核流程節點、驗收結果及后續跟蹤反饋,讓合同管理全程接受村民監督。
此外,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擴大宣傳覆蓋面:線下在街道公告欄、村委會公示區張貼政策解讀海報,清晰標注合同規范的核心要點;線上利用街道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發布圖文解讀與動畫短片,直觀講解合同規范的重要性及操作指南。還定期請法律顧問、涢水街道財政所等相關人員開展專題培訓,現場解答合同簽訂、履行中的常見問題,切實提升各方對工程合同規范化管理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