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清晨六點,黃州區三臺河橋頭竹園,綠意盎然,生機勃發。走進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攤開的巨大“竹簡”,上面寫著從古至今描寫黃州或竹子的千古名句,有蘇軾的《初到黃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有王禹偁的《黃州竹樓記》“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還有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等文化記憶。
三臺河橋頭竹園
早起晨練的老人在竹簡廣場上打起了太極拳,一招一式盡顯風范,年輕人戴上耳機在清幽的步道上跑步,跑累了坐在竹凳上小憩一下,清新涼爽的空氣喚起了一天的激情。這個占地約98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可曾想到昔日曾是閑置地塊、雜亂邊角,如今蝶變成“詩香滿徑繞河橋,竹海漫步話黃州”的公共開放綠地,附近居民的幸福驛站。
在黃岡,城市的街角巷尾正悄然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自2021年全省開展口袋公園建設工作以來,我市共建成口袋公園179個,其中13個口袋公園被省住建廳評為“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園”。一個個精致小巧、功能齊全的口袋公園,宛如一顆顆綠色明珠,鑲嵌在城市的版圖上,為市民們帶來了“轉角遇到美,推窗看見綠,出門就是園”的愜意生活。
做精:方寸之間藏巧思
“先前這里廢舊回收、石材加工、砂場帶來的粉塵、污水、雜草、垃圾,讓居民怨聲載道!闭驹邳S州區中環路葉家茶鋪口袋公園磚步道上,西湖街道新橋社區負責人指著眼前的景致感慨不已。如今,這片曾讓周邊居民頭疼的閑置地塊,已變身葉氏風燈、驛道懷古、圍爐煮茶、茶莊古樹、葉家茶鋪、鄉野茶田的休閑綠地,也向人們傳說著葉家茶鋪古老美麗的故事。
葉家茶鋪口袋公園
在樓房密集的老城區,如何讓綠色“擠”進居民生活圈?市城管執法委園林科負責人胡立新介紹,為確保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根據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各縣市區結合城市創建和環境整治工作,完成了城區閑置地塊調查。
胡立新說,根據閑置地塊的面積和形狀、所處位置的通達性、規劃建設的可行性、地域分布的均衡性等因素,各縣市區統籌安排口袋公園選址和建設計劃,因地制宜補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短板,完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城市公園規劃體系。
比如黃州區葉家茶鋪口袋公園建設中,在入口處,建設者們運用仿古葉氏風燈及以布施茶水為造型的銅雕,打造迎賓節點。園內運用古石板、小青磚還原黃州古驛道,營造一處可供周邊居民及游客集散、活動的空間。葉家茶鋪故事里的粗茶大壺、村頭古樹、茅棚,再現“木柱茅棚,倚路而建布施茶水”的歷史場景。
麻城市在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中,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街道、社區因地制宜加快口袋公園建設,并與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充電難、城市公園少”等問題同步推進解決。目前已相繼建成青山公園、黃獅崗口袋公園、戴家店口袋公園、孝感鄉北路口袋公園等近30座口袋公園,總面積約8.809公頃。
黃梅縣在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中,通過盤活城市“邊角料”空間,打造了一批集生態休閑、文化傳承、功能服務于一體的惠民公共空間,成為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包括人才主題、歷史文化、生態休閑等多種類型的口袋公園,其中鮑照園、古塔小游園等項目先后入選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園”,形成“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的發展格局。
“我們以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目標配套城市公園體系,利用城市‘邊角料’,花式‘變廢為寶’,‘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打造城市微空間,因地制宜補齊了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短板,完善了‘綜合公園一社區公園一口袋公園’的城市建設規劃!焙⑿抡f。
家門口、轉彎處,通過對城市中老舊“邊角料”見縫插綠的改造,一個個方寸之地重煥新生。
做美:一街一景藏詩意
初秋時節,走進位于麻城市杜鵑大道與工業路交叉口的關廂社區口袋公園,周邊綠植蒼翠欲滴。公園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要求,種植大紫薇、紅梅、海棠、綠梅、羅漢松、紫荊花等16個品種的花草樹木,季季花不同,月月有新意,方便周邊市民游玩休憩。
“每天接送孫子放學都要繞道這里,看著這些花心情就格外好。”家住關廂社區的李奶奶笑著說,手機里存滿了公園不同季節的照片。
黃岡口袋公園的“美”,不僅在于草木蔥蘢,更在于“一街一景、一園一韻”的精心雕琢——每條街道的口袋公園都有專屬景觀特色,每處綠地都藏著獨有的詩意。
市區的口袋公園,更是將“詩意”與本土文化緊密相連。黃州區三臺河橋頭竹園,公園有機融合了7個品種的竹子,還有梅花樹、紫荊樹和樸樹、桂花等鄉土樹種,安裝了坐凳、防滑環形園路、避雨竹廊架、蘑菇型竹子遮陽棚、各種竹燈具等城市家具,呈現了“滿園春色”的自然美景,成為市民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甘露寺口袋公園
甘露寺口袋公園則以打造階梯式多變園林景觀空間為特色。從西到東,依次設置“甘露寺入口小廣場”“本草花臺”“許愿廣場”“本草花臺”,形成層次豐富的林帶生態屏障。園內種植芍藥、連翹等藥用花卉植物,在美化道路景觀的同時,兼具科普與展示功能,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增長知識。
明珠小區口袋公園,則走生態簡約風。公園以“一帶四區多節點”進行分區建設,滿足多功能休憩、娛樂等方面功能需求。廣場主要采用花崗巖石材,以碎拼進行鋪裝,建設材料采用生態環保的仿木、石材,造型簡潔,與環境融為一體。在綠化種植上采用堆坡造型、喬木、灌木、地被相搭配的方式,豐富多樣的植物搭配極大地提升了景觀的豐富性和觀賞性,并形成了四季有景、季季不同的美麗景觀。
胡立新表示,在口袋公園建設中,按照一條街一個綠化特色,一街一品,一街一景,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打造富有生活氣息、蘊含文化特色、保留鄉愁記憶的文化場景。
做細:共建共享暖民心
夏末初秋,在紅安縣杏花鄉五豐崗社區豐康巷口袋公園——杏墅園,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涼亭簡約大方,休閑便道**通幽,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五豐崗社區是城中村,可用建設土地資源稀缺。豐康巷附近有居民3000多人,沒有一個開放式的活動場所。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社區“兩委”在走訪中發現,群眾要求建設休閑場所的期盼很強烈。
在美麗城鄉建設駐社區牽頭單位縣委組織部的主導下,縣直相關部門、杏花鄉、社區現場踏勘,決定盤活豐康巷中間一片荒廢的存量土地,騰籠換鳥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口袋公園。
市區安居體育公園同樣是共建共享的成果。它位于黃州區赤壁街道街坊路,原是垃圾雜物堆積的邊角隙地。相關部門秉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的理念,通過“政府牽頭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領導出面組織協調、單位出工出力建設、體育部門出器材建立球場、圖書館出書充實驛站、群眾出地協助建設”的方式,集合多方力量,將公園建到了百姓家門口、心坎上。
花園路口袋公園
黃州花園路口袋公園是城區首個利用社會資金建成的口袋公園。建設初期,市城管執法委在摸排過程中發現該路段一棵樹也沒有,且周邊綠地欠缺,社區居民一直希望能有一處遮陰、休閑的綠地。為改善居民身邊的環境,解決群眾的需求,市城管執法委決定在紅衛路建設一處微景觀口袋公園。
“以前,這里用破鐵皮圍著,雜草叢生,垃圾滿地。”提及公園的前世今生,附近居民尹金和很是感慨,“現在建成小巧精致的公園,鳥語花香,心情舒暢咧!”
一個個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園,不僅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緩解了熱島效應,更成為市民情感交流、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讓“轉角遇見美”的幸福愿景照進現實。
胡立新表示,今年,全市共完成口袋公園20個。其中,市區完成1個;團風完成2個,紅安完成4個,麻城完成2個,羅田完成1個;英山完成2個;浠水完成4個;蘄春完成1個;黃梅完成3個。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熱氣還未散去,各個口袋公園便熱鬧起來。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乘涼聊天,年輕人在健身區揮汗如雨,孩子們的笑聲回蕩在花叢間。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綠色明珠,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