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近日走進湖北,聚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實踐。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區的竹山縣,曾因交通閉塞發展受限,如今卻借低空經濟迎風“起飛”,建成鄂西北首個通用機場。一座通用機場如何改變山區命運?縣域經濟又如何實現跨越發展?一起來看記者從一線發回的報道。
記者 洪亞飛:看,這些英俊瀟灑的身影,他們都是未來的飛行員。兩個多月前,海航航校正式入駐竹山通用機場,保持每天近100架次的試驗飛行。而山城竹山的大夢想也正在這里啟航,打造鄂西北低空飛行器試驗基地,角逐低空經濟高地。
海南航空學校有限責任公司竹山基地總監 張錫健:硬件設施以及在低空運行這一塊的空域的優勢,非常適合我們飛行訓練,運行的時候并沒有航班的影響,而且在空域的申請和轉場的申請過程當中,都是非常便利。
大山深處、不通鐵路、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何以搭上低空經濟的快車?轉折始于兩項政策的出臺,2016年國家推動通用航空業向縣域拓展,2018年湖北出臺綜合交通三年攻堅計劃。竹山敏銳捕捉機遇,毅然決定申報通用機場。
十堰竹山縣通用機場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周漢卿:我們2019年4月份開始機場選址,跑了5萬多公里路,把審批拿下來了。一批縣市同步都在爭取都在申報,如果稍有延遲或者是松懈,這個事就跑不下來了。
憑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竹山刷新了湖北通用機場審批速度:2019年5月確定選址,2021年就拿下全部審批。但更大的難題接踵而至,建設資金哪里來?建成后如何運營?
十堰竹山縣通用機場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周漢卿:資金難是我們貧困縣最大的一個難題,當時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找銀行融資,碰了很多壁,走了很多彎路,我們在全國各地去篩選去跑。
真誠與機遇,最終打動了西部機場集團。雙方創新采用“兩年建設+十年運營”的合作模式,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投資,破解了貧困縣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的難題。
西部機場集團竹山機場公司總經理 魏一銘:這是我們往外延伸的過程中,剛好能彌補鄂西北這個通用機場的空缺,進一步加強鄂西北在應急救援、低空旅游、搶險救災等方面的一些空缺。
2023年底機場建成,2024年1月投入試運營。恰逢“低空經濟元年”到來,竹山再次搶抓風口,十余次奔赴北京、深圳、武漢、西安等地叩門招商,引進深圳長空科技、北京零創眾成等23家企業,覆蓋無人機研發、航空培訓、檢測服務等多個領域。
南京朗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蘇平:特別適合于我們自己研發的重載無人機這樣的場景應用的模式。
機場不僅引來企業,更催生新業態。在竹山縣官渡鎮,無人機物流已成為現實——7條航線覆蓋68個村,每天運送快遞超1000件;56條規劃航線正陸續開通,“通用機場+物流”“通用機場+旅游”等新模式,正融入百姓生活。
十堰竹山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熊應標:加速形成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全產業鏈生態閉環,通過政策、資金和人才的三重保障,營造最適合新質生產力成長的創新生態。
在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截至目前,縣域規上工業企業已達1.68萬家,增加值年均增長9.1%,40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年營業收入超8700億元。
湖北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全勝:要堅持興業、強縣、富民的一體化發展,特別是每個縣的主導產業,要有財政上定向的投入,安排有投資基金到縣域去。
(長江云新聞記者 洪亞飛 陳赟 郭裕銘 杜可飛 竹山臺 余明明 但興竹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