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清、通訊員楊清林)燃氣、排水、供水、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如同人體“生命線”,其安全運行至關重要。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為“城市生命線”裝上了“數字神經”,以智慧化、數字化守護城市安全發展。 面對城市內澇積水、橋梁老化、燃氣管網安全等潛在風險挑戰,我市將生命線安全工程作為城市安全的基石工程推進,創新提出并實施“1411”工程框架(一體檢、四專項、一平臺、一中心),推動城市安全管理從人防向技防、從“看不見”向“看得見”、從事后處理向事前預警、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轉變。 精準“體檢”,摸清風險底數。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聘請專業機構,組織對隨州城區地下管網、主要橋梁等重要基礎設施開展風險評估,精準掌握風險分布。根據風險等級,優先消除可治理風險;對于管控難度較大的重要設施、重點場所、薄弱環節等,有針對性布設智能監測和物聯網設備,既有效防控風險,又節約資金投入。 織密燃氣安全網、排水防澇網、供水保障網、橋梁健康網“四網”,實現實時監測。全市依據風險評估等級,在2259處燃氣高風險點位安裝智能設備,實時監測壓力、濃度、振動等,自動識別風險;在全市572處易澇點、泵站等布設水質、液位監測設備,構建排水與水環境綜合監控體系;對309處水源地、水廠、輸水管線等實現流量、漏損、水質在線監測,保障“水龍頭”安全;在5座城市要道橋梁安裝252套監測設備,動態捕捉位移、振動等異常,守護“城市動脈”。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樹立大安全、大應急理念,整合全市17個部門及企業已建的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對接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底座,融合建設“省—市—縣”聯通的城市生命線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城市安全運行“一張網”。建立市級城市生命線安全運營中心,并對中心城區、隨縣、廣水市生命線工程提供技術指導,成為城市安全運行的“智慧大腦”。 智慧監管平臺建成以來運行良好,智能物聯設備實現了風險數據的自動采集、動態監測和全天候可視化,使“看不見”的風險變得可感知、可預警,推動應急響應邁入“分鐘級”。 今年汛期以來,隨州城區經歷多輪強降雨,在高效智慧調度下,城區易澇點快速排除積水,交通全面恢復。針對瓶裝液化氣場站監管難問題,通過視頻監控,智能抓拍、分析違規操作行為,督導企業立行立改,實現了由以往“管物、管事”向“管人、管行為”的轉變。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