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云 連日來,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博物館,來自隨州的36件擂鼓墩二號墓編鐘,成了該館“明星”,在當地引發觀展熱潮。 目前,隨州博物館367件館藏文物分赴河南省信陽市、浙江省紹興市、陜西省西安市、江蘇省蘇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參展,跨省“出差”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盡展曾隨文化的多元魅力。 青銅文化魅力撐起的特展 由隨州博物館和成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特展“大備盛德——青銅時代的曾國與鄂國”,目前正在成都博物館熱展。展出的125件(套)精品文物,均為隨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占比達66%。展覽自5月31日開展,將持續至8月10日。展覽現場,各類銅方鼎、銅簋等精美青銅器組合有序,串聯起曾國歷史,映射出“郁郁乎文”的周禮精髓;目前唯一一組經考古發掘出土的神面紋青銅器組“鄂侯四器”形制規范、雄奇奢華,見證著鄂國的興衰,記錄著長江流域的早期文明。 由隨州博物館和上虞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虞見曾侯——曾國七百年特展”,自5月1日開展,將持續至8月31日。該展覽共展出120余件(套)文物,其中60件(套)文物為隨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跨省參展。 “虞見曾侯”特展分“左右文武,以藩屏周”“左右楚王,附楚抗吳”“華夏正聲,領袖楚風”三個單元,曾侯乙墓尊盤、擂鼓墩二號墓編鐘、葉家山墓地的銅簋等展出器物工藝精湛,為觀眾帶去文化盛宴。 “走出去”的隨州特展,以豐富的文物帶領當地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曾隨文化,頻頻引發觀展熱潮。 近年來,文物跨省聯合展出,漸成文博領域新業態!霸谕獾夭┪镳^舉辦特展,是青銅文明、曾隨文化魅力吸引力的體現。”隨州博物館副館長王生慧說。 國內首個呈現隨州通史的展覽 繼“定州——九州咽喉”“荊州——千里江陵”特展之后,江蘇省蘇州吳文化博物館于5月30日開啟“隨州”特展篇章。目前,“隨州——漢東形勝和千年文脈”,在吳文化博物館展出。據了解,此次展覽是國內首個呈現隨州通史的特別展覽。展覽時間線自隨州地區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間跨度較大。整個展覽匯集了來自隨州博物館的167件(套)文物,以及來自南陽博物院、襄陽博物館的10余件(套)文物,將持續至9月10日。 西周時期的曾侯寶銅鼎、唐代的長柄焚香銅手爐、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徐壽輝的統軍元帥印……展覽從“炎帝故里”“漢淮風云”“彼美漢東”三個單元,以跨越數千年的文物,展現了隨州發達的青銅文化及歷史沿革變遷,立體呈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在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看來:“吳地與隨州,雖相隔千里,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遙相呼應。兩地皆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成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贝舜握褂[將隨州的歷史瑰寶呈現于吳地,是對長江流域文明一體性的深刻闡釋。 一場文物展拉近了兩地市民的情感距離,促進了兩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增強了隨州文化、中國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近年來,隨州博物館積極推動文物外展,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轉”起來,展示和傳播考古發掘成果,讓更多人近距離共享文化遺產。 專題展提升隨州城市知名度 5月18日以來,由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政府主辦的“吉金·中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出。該展覽以青銅冶金技術和青銅文明的發展為視角,探討“早期中國”社會的復雜化進程以及王朝文明的誕生和發展。隨州博物館的曾侯犺簋等5件(套)文物參展。由河南省信陽博物館主辦的“經緯淮上——淮河上游方國文化展”自4月開展,隨州博物館10件(套)文物參展。該展覽以淮河上游商周時期方國為切入點,向觀眾展現脈絡清晰的淮河上游方國史。 隨州文物“出差”參加的這些專題展、特展,央省主流媒體、國內頭部商業媒體紛紛聚焦報道。“縱觀隨州的歷史發展歷程,其始終以重要的區位優勢,溝通南北往來,吸收東西之萃,成為散發皎皎月輝的漢東明珠!薄俺鐾劣陔S州的大量精美青銅器,是禮樂文明的體現。”……“青銅文明”“曾隨文化”“隨州”等是新聞報道中的關鍵詞,進一步提升了隨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從青銅器的紋路中觸摸歷史,在器物變遷里讀懂文明!翱缡⒄、聯合辦展,為全國觀眾了解隨州文化再開一扇窗,也是深化各地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彪S州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說。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