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新聞網訊(通訊員宋晶華、胡新智)為徹底解決轄區環境“頑疾”,迅速提升城鄉環境面貌,曾都經濟開發區以“清潔家園”集中攻堅行動為抓手,聚焦亂丟亂倒、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搭亂建、亂停亂靠五大亂象,同步破解“群眾發動不充分、整治效果易反彈”關鍵問題,組織各村社區掀起一場靶向精準、全民參與的環境整治攻堅戰,讓轄區環境從“一時美”邁向“持久靚”。
針對長期影響居民生活的“五亂”痛點,各村社區迅速成立了專項攻堅小組,劃分責任片區,實行“清單化管理、銷號式推進”,確保整治一處、干凈一處、鞏固一處。
六草屋重點清理居民房前屋后、樓道轉角、背街小巷的雜物堆、建材堆、廢品堆,聯合物業規范“三堆兩垛”,對拒不清理的公共區域堆放物,經公示后統一清運,累計清理各類堆積物20余處。兩水溝社區增配分類垃圾桶50余個,在商超、菜場等重點區域設置“垃圾投放督導崗”,安排志愿者現場引導;對沿街商鋪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簽訂責任書100余份,杜絕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隨意傾倒。星光社區組建“清癬小分隊”,攜帶小鏟子、噴壺等工具,對墻體、電線桿、單元門的小廣告、涂鴉進行“地毯式”清除,累計清理“城市牛皮癬”60余處;同步在社區廣場、小區入口設置“便民信息欄”,引導廣告規范張貼。綜合執法中心集中開展專項排查,對侵占公共綠地的菜園圍欄、樓頂私搭棚屋、沿街違規搭建的遮陽棚等,逐一上門勸導并依法拆除,共拆除違建5處,恢復公共空間約200平方米。新春村等在人口密集區域,新增非機動車劃線停車位30余個,設置禁停標識5塊;安排村干部每日早晚高峰巡查,勸導糾正占道停車、逆向停車等行為,規范車輛停放秩序。
為避免整治“一陣風”,開發區從“發動群眾”和“長效鞏固”兩端發力,讓環境整治從“村社區干、村居民看”變成“大家干、一起管”。各村社區通過微信群、大喇叭廣播、入戶發放《集中攻堅倡議書》等形式,明確“五亂”危害和整治要求,累計覆蓋居民1.2萬余人次;在小區公告欄張貼“攻堅進度表”,實時公示整治成果,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周家寨社區等組建“黨員先鋒隊”“商戶聯盟”“學生志愿隊”等多支隊伍,開展“周末大掃除”“我為家園清死角”等主題活動,吸引居民主動加入,部分商戶主動清理門前雜物,并參與小廣告清理。六草屋社區在攻堅行動中同步啟動評選“環境整治示范戶”,對主動清理自家庭院、帶動鄰里參與的家庭掛牌表彰;太山廟村通過“灣組議事會”,讓居民分享整治心得,以身邊人、身邊事帶動更多人參與。
“以前總覺得環境整治是社區的事,現在才明白,自家院子干凈了,整個社區才能更美!”兩水溝社區居民張旋律在參與清掃活動后感慨道。
各村社區實行“網格員(村組干部)時時巡、村社區日日查查、開發區一直督”三級巡查制度,發現“五亂”問題第一時間通過工作群上傳照片、明確責任人,要求24小時內整改到位,整改率達100%。六草屋社區將“參與攻堅行動”“舉報五亂行為”“維護公共環境”等納入積分管理,居民可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兩水溝社區對遵守“門前三包”的商鋪給予“信用加分”,加分可兌換社區服務優惠,激發長效維護動力。同時開通“環境問題隨手拍”反饋通道,居民發現“五亂”現象可直接上傳照片至社區平臺,社區核實后及時處理并公示結果;對多次出現“五亂”問題的家庭和商戶,通過“紅黑榜”公示,強化輿論監督。
集中攻堅行動第一天,開發區各村社區累計清理垃圾雜物50余車,規范停車300余輛,轄區“五亂”現象得到初步遏制,背街小巷正在從“雜亂差”變成“整潔順”,居民院落從“堆物多”力爭變成“顏值高”!耙郧皹窍驴傆腥藖y堆廢品,走路都得繞著走,現在清理干凈了,看著心里就舒服!”家住星光社區的李阿姨說。
下一步,曾都經濟開發區將以此次集中攻堅為起點,持續優化“群眾參與、機制保障”雙輪驅動模式,既緊盯“五亂”反彈苗頭,又深化居民文明習慣養成,推動城鄉環境整治從“集中攻堅”向“常態長效”轉變,切實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宜居宜業環境,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夯實環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