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緣 魏明明 洪秀
掌上咸寧報道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嘉魚縣以經濟一線歷練為年輕干部成長注入了強勁動能。這里沒有紙上談兵的空泛說教,只有生產線上的機油味與招商洽談現場的實戰硝煙。
嘉魚縣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打破傳統的年輕干部培養模式,將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產業園區等經濟發展主戰場淬火歷練,讓年輕干部在深入一線中尋求解決復雜問題的辦法。
“這種帶著露珠、沾著泥土的培育模式,正悄然改寫干部培養的固有模式!奔昔~縣委組織部負責人總結道,真正的本領,永遠生長在解決問題的土壤里;最好的成長,必然出現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
訴求刻心上 嘉魚干部俯身撐起新質生產力
在嘉創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的施工現場,一根電線從廠房深處延伸出來。
嘉魚智能制造產業園干部鄭朗在配電房里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低聲交談,汗水浸透了他的襯衫——這條四回路電力專線是他每天蹲守工地、協調各方才促成的成果。當電流通入1號封裝車間時,鄭朗深知:服務企業從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要雪中送炭。
當嘉鑫環保產業園被18噸重的遺留設備阻礙時,聯點干部蔡大然在漫天粉塵中守了整整六天。他協調吊裝方案的身影,成為施工現場最醒目的“調度旗”。液壓成型設備搬離那天,項目負責人緊握蔡大然的手:“47天辦好不動產證,為我們節省大量時間成本!”
保姆式服務怎樣煉成?年輕干部鄭朗給出了答案:把企業的事刻在心上。
年初巡查嘉創項目時,電力供應滯后讓他坐立難安。他來回奔走在供電公司、城發集團和村委會之間,預案做得比施工圖紙還細。當企業資金鏈出現缺口時,他連夜整理資料上報,嘉魚開發區主要領導牽頭召開融資協調會,讓廠房建設得以繼續推進。
年輕干部蔡大然則用“同股同權”的創新模式,改寫了政企協作傳統模式。面對嘉鑫環保產業園復雜的投資結構,他埋頭鉆研條款,促成縣域首個國有平臺以平等股權介入的項目。
當施工隊因臨時水電接入犯難時,他帶著方案直接前往自來水公司,兩天敲定方案,七天通水通電,硬是搶回兩周時間。他的工作筆記扉頁寫著“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企業”——這已成為嘉魚縣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
在智能制造產業園的成果統計里,這些服務轉化為實打實的經濟增量:園區一季度固投猛增69.2%,1-4月新入庫項目投資額大幅增長1335%。半導體芯片、智能電器等161.6億元項目紛至沓來。
“服務力也是新質生產力!”園區的干部們深有體會。當嘉創半導體的精密設備開始調試,當嘉鑫環保的降解材料生產線準備運行,他們早已奔走在下一家企業。
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這些“超級服務員”用汗水證明:最肥沃的創業土壤,往往是干部俯下的脊背;最強勁的發展動能,永遠源于“把企業事當自家事”的初心。
實干破堅冰 嘉魚干部一線鍛造服務“硬脊梁”
盛夏的嘉魚開發區綠色食品產業園,廠房拔節而起,運輸車輛穿梭不息。在塵土與汗水交織的工地上,一群干部的身影在鋼筋水泥間奔走忙碌,他們黝黑的面龐映照著這片熱土的發展脈動。
去年10月,園區籌建的號角吹響,劉偉華作為專班成員,40個日夜撲在工地。他協調著每一臺轟鳴的機械,計算著每一根沉樁的精確位置,啃下10萬立方米土方平整的“硬骨頭”。
當悅享客公司建設遭遇用水瓶頸時,劉偉華在烈日下反復奔走,硬是將800余米臨時供水管道鋪到工地邊緣;他一次次前往電力公司溝通,硬是為企業搶出15天寶貴工期!皢栴}不過夜”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干部們用泥濘的雙腳在工地上踩出的鏗鏘承諾。
這份擔當在禾韻生物科技項目上,獲得了更熱烈的回響。年輕干部周游是該項目從紙上藍圖到落地生根的關鍵推動者。企業于4月3日拍得產權,5天后就已進場施工!斑M場即開工”的背后,是纏繞如麻的遺留難題:歷史欠繳水費、過戶手續繁雜、審批流程漫長。
干部們的“真招實策”點燃了企業信心——原定12月投產的計劃提前至10月,更令人驚喜的是,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逆勢追加投資2000萬元,布局高端生產線。服務溫度最終轉化為投資熱度與企業信賴度。
招商戰線同樣沒有硝煙。年輕干部萬浪沙的招商地圖上,標注著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16個省市。“招商永遠在路上。”這句萬浪沙常對同事說的話,浸透了奔波的汗水與對家的思念。
多少次深夜接到任務拎包出發,他只能借著熹微晨光看一眼女兒熟睡的臉龐。但當他看到客商紛至沓來、廠房拔地而起時,所有辛勞便化作了欣慰。上半年園區新簽約項目9個,引資19.37億元的成績單,正是這群“永遠在路上”的招商人以腳板丈量出的信任半徑。
下沉園區的干部們以“統”的能力、“拼”的態度、“謀”的遠見、“實”的作風,讓嘉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宏圖,在廠房機器的轟鳴聲中日益清晰。
彎腰解難題 嘉魚干部熱血助力化工園涅槃
2024年初,一個凍雨敲打窗欞的寒夜,武漢新港潘灣產業園干部黃竟雄在宿舍輾轉難眠。她腦海中反復閃現園區企業的管道網架——低溫會凍裂閥門嗎?積雪壓垮了頂棚怎么辦?天剛破曉,她便拽上同事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進冰封的園區。
在湖北瑞琛涂料公司的車間里,工人正對凍住的設備束手無策!皠e怕麻煩!”她掏出手機緊急聯系維修隊,凍紅的手順勢拍拍工人肩膀。那個冬天,她和同事蹚著雨水為十余家企業解除危機,企業負責人望著她濕透的褲腿感慨:“黃干部比自家人都上心!”
深耕企業服務9年的劉懷瑾俯身在湖北若水新材料車間圖紙前,指尖劃過生產線:“把生產和包裝分區改造,安全風險能降低七成!边@個創新方案后來在一橋公司的改造中復刻成功。
這位被稱作“問題百科全書”的老兵,肚子里裝著更驚人的加速度——當其他干部還在研讀征地政策時,他已為武漢特車、湖北思創項目梳理出“核心清單”,電話直通審批部門關鍵人。供水供電的配套難題常在企業開口前就被解決,這種“隱患未顯先排除”的預判力,源于他9年積攢的跨領域資源網。
園區轉型陣痛中最硬的骨頭,落在“經濟管家”任振華肩上。嘉泰華中化工產品數字交易園和華中綠色化工倉儲物流園項目因復雜產權困在入庫“十字路口”,他與相關部門連熬數夜梳理臺賬。
6月初,當4.5億元固投入庫金額刷新園區紀錄時,企業負責人驚嘆的不僅是速度:“任部長鉆透了我們的‘成長密碼’!”另外,在他的參與下,瑞盤傳動科技也成功入規。為破解峰旭汽車融資困局,他積極對接縣住建部門推動廠區消防驗收,加快不動產證辦理,并協調對接銀行,在產業鏈上注入資金活水。
年中的捷報,為這場轉型攻堅戰寫下生動注腳。經43家企業退出、11家企業轉型騰挪,2000畝產業空間在化工園區涅槃重生。當省應急廳的紅頭文件確認化工園D級創建達標,當杰睿美電子化學品等16個高端項目攜46億元投資入駐,那些凍雨夜的奔赴、數據海的攻堅、圖紙前的沉思,終于凝聚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厚重基石。
此刻,黃竟雄依舊穿行在潘灣產業園廠房車間,任振華的數據庫仍在深夜運行——在長江經濟帶的產業版圖上,這群園區“尖兵”正以躬身服務的姿態,書寫著“畝產論英雄”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