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9時,迎著朝陽,位于黃岡市區西湖三路與青磚湖交會處的黃商生活超市太華國際廣場店,迎來人流早高峰。緊鄰超市的太華國際“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也漸漸熱鬧起來。打開數字就業服務一體機、擺放好就業信息登記表……稍作準備后,服務站負責人聞友娥和同事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對每一個來站的求職者,我們都會做好登記工作,跟蹤服務,精準服務!甭動讯疬呎碚衅负筮吔榻B道。
從一隅窺全局,看到的是我市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創新探索。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需求,我市構建“數字賦能+全域覆蓋+標準運營”三位一體服務模式,以小站點聯動大數據,精準破解就業服務痛點,有力提升就業服務質量。截至8月底,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51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845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3790人。
站點下沉,“就業路”延至家門口
“服務陣地延伸到家門口,服務隊伍深入到網格里,就業服務送到居民手里”“充分就業,幸福生活”……走進太華國際“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墻壁上的宣傳標語格外引人注目。沿墻擺放的崗位招聘、技能培訓、政策宣傳信息,不時吸引著行人駐足。
聞友娥說,別看站點面積才100多平方米,但服務覆蓋周邊建新、安居、惠民、有線4個社區,覆蓋人口4.2萬人,其中,勞動就業人群2.1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
“我們月均促成100余人次達成就業意向!彼硎,凡是在站里登記的求職者,他們都會盡力精準匹配崗位,并在3天之內給予回復,有合適崗位的告知一聲,沒合適的繼續服務。
“可以說,一個站點就是一個‘微就業服務中心’,承擔著就業政策解讀、就業崗位介紹等七大功能,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秉S州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股負責人熊長春介紹說。
小站點,大作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13個,為就業困難等群眾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報名等“一站式”服務,構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鐘就業服務圈”。
數字賦能,“人找崗”轉向“崗找人”
“這個真的是便捷又精準!”在太華國際“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數字就業服務一體機上,市民阮先生掃碼登記個人信息后,一會就收到多條崗位匹配信息,這令他十分驚訝。
“平臺的功能很強大,你還可以通過語音直接告知你要干什么,它會馬上作出回應!币慌缘男荛L春介紹道。
不僅要把站點建在家門口,更要讓服務“聰明”起來。
在黃岡城區,2024年以來逐步搭建的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整合人社、民政等8個部門的48.55萬條勞動力數據,并創新開發出“政策找人”“崗位找人”智能匹配功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有效實現求職需求與崗位供給的動態精準對接。
“平臺一個重要功能是運用算法精準分析,讓就業服務從‘人找崗’轉向‘崗找人’!秉S州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江正介紹,自2024年10月平臺運行以來,累計有10848人注冊、349家企業入駐,共發布崗位3144個,求職者投簡歷超3000次,近300人達成就業意向。
快60歲的市民張先生在“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幫助下,依托數字就業服務平臺找到一份物業管理工作。他直呼“真沒想到,一把年紀還能找到一份稱心的事”。
更惠民的是,黃岡城區在人群密集的4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含零工驛站)配有連通平臺的數字就業服務一體機,可為群眾提供崗位對接、政策咨詢等個性化幫扶服務。
“這個平臺主打一個方便,居民來辦事、辦證件時,有時會順便填個信息。”黃州區路口鎮人社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潔說。
服務升級,從“傳統辦”邁向“標準化”
“寫給你的招聘信息,記得讓你兒子加緊跟進下,工資還可以。”9月2日下午,黃州區路口鎮東河村人社專員胡艷霞頂著烈日走進8組居民何金艷家中,為她的孩子就業問題提供指導。
“娃已經在聯系,隔天還準備去看看!币姷娇腿说絹,何金艷停下手頭上的事,與胡艷霞交談起來。
胡艷霞是村里聘用人員,兼任人社專員,收集村民就業、失業等方面信息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
“我也屬于再就業嘛,月工資合計有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里。就憑這,我更要為村民做好就業服務。”她笑著表示。
李潔介紹,像胡艷霞一樣的人社專員,全鎮村村都有,且都是培訓上崗。
設立人社專員是我市延伸就業服務觸角、提升就業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舉措。
2024年以來,我市在推進數據賦能、站點下沉的基礎上,建立人社專員隊伍,制定統一的就業服務規范,搭建社區就業服務群,不斷推動就業服務標準化運營,確保就業政策信息能夠實時推送。
“就業服務最終得落到人頭上。人社專員的設立,有效提升基層人社服務質效!毙荛L春說,在黃州,154名人社專員是連接政策與群眾的橋梁,有力促進就業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專業人做專業事,帶來的是服務蝶變升級。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組織人社業務培訓2441人次,培訓重點包括政策解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服務事項清單詳解、居民就業社群搭建技巧等,有力提升基層人社專員的業務能力,推動就業服務工作從“傳統辦”邁向“標準化”,力保每一項服務都規范、高效、有溫度。
從物理站點的逐步覆蓋,到數字平臺的智能匹配,再到人社專員的標準化服務,“三位一體”模式環環相扣,讓就業服務真正成為一項觸手可及、精準高效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