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 通訊員張陽春 李青 實習生劉詩懿
9月15日,湖北省委主要負責人主持研究加強碳市場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工作。
就在當天,2025年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中國碳市場建設進展與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討班在中碳登大廈開班。來自玻利維亞、阿爾及利亞、烏拉圭、巴西等16個國家的29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漂洋過海來湖北學習考察。
他們為何會來到湖北?又打算在這里學些什么?
全球議題下,湖北的擔當
此次研討班,由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發和國際合作中心指導,湖北宏泰集團旗下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承辦。
這是湖北第三次承辦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了,它在湖北開班,既要求學在書本,又要求行在路上。
為期14天的培訓中,研討班將采取集中授課、模擬跨境碳交易實操、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系統介紹中國碳市場政策框架、運行機制、交易實踐及企業碳管理經驗,為發展中國家提升碳市場建設能力提供經驗支持。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議題。
湖北作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即中碳登)所在地,肩負著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使命。中碳登如同“碳資產大腦”,負責全國碳市場的注冊、登記和清結算工作,成功解決了碳市場的三大難題——誰有碳排放權、咋交易、錢咋流轉。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2000多家發電企業被納入其中。這一舉措讓中國碳市場一躍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市場。在這里,二氧化碳排放權如同商品一樣,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
以華能陽邏電廠為例,剛進入湖北碳市場時,由于碳排放量超標,經常需要花費數百萬元購買碳配額。為節約成本,電廠主動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并成立碳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中碳登注冊登記后進入全國碳市場,電廠不僅減少了排放,還通過“賣碳”賺了錢。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電力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全國碳市場推動行業減排效果逐步顯現。
位于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的中碳登大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全國碳市場擴圍,中碳登“立功”
今年5月,全國碳市場行業擴圍啟動后,鋼鐵、水泥、鋁冶煉3個行業被納入,重點排放單位新增約1500家,總數達到3700家,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由52億噸提升至約80億噸,中國碳市場全球影響力提升。
為做好碳市場的擴圍工作,中碳登協助完成《全國碳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等政策研究制定,助力政策頂層設計持續優化;實施數據鏈路“量子通訊”安全改造,上線“碳小助”AI助手,讓系統平臺更安全、更智能、更可靠。
截至今年9月12日,中碳登累計完成1011個交易日的清結算;累計成交數量共計7.09億噸,累計成交金額共計487.01億元;累計清算共計16.64萬筆,累計清算金額974.02億元。
湖北試點碳市場同樣表現亮眼。目前有2萬多個市場主體,449家控排企業,982家投資機構,覆蓋15個行業。
截至今年9月15日,累計成交量4.18億噸,累計成交額103.34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占七試點總額的42.8%和41.1%。湖北碳市場還將降低納入門檻,數據中心、酒店等行業都有機會加入“碳交易俱樂部”。
未來,湖北還將建設生態環境權益“漢交所”,提升湖北資源環境要素利用效率,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積極組建全國碳市場清算機構(簡稱”武清所“),夯實碳市場基礎、保障碳市場長遠發展。
海外學員:期待學習與合作
中國碳市場和湖北碳市場的建設成就,讓來漢“取經”的海外學員充滿期待。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期待能與中國在太陽能領域展開更多合作!百澅葋啎嬔芯恐行拇髮W研究員Burton Mweemba說,過去,贊比亞高度依賴水電來滿足能源需求;如今,在中國的大力幫助下,贊比亞已建成眾多光伏發電項目,能源結構正逐步優化。
“泰國在碳利用、碳儲存等方面需求迫切,這是我們想學習的!碧﹪沙掷m碳研究所(CBiS)研究助理Phonthakorn Phreuksa對湖北的低碳技術十分感興趣。此外,他還想學習中國碳市場完善的機制體系,因為泰國正持續推動碳市場法案通過,有望明年正式發布。
“湖北碳市場靈活的發展機制,值得我們學習,期待在光伏發電、清潔技術等方面,與湖北企業深入合作。“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技術政策分析師Y.Nindito Adisuryo說。
2025年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中國碳市場建設進展與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討班學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攝)
目前,中碳登大廈已有90多家涉碳機構和企業入駐,形成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的產業生態。以中碳登為“聚綠盆”,周邊還聚集了400多家涉碳企業,“環沙湖雙碳經濟帶”加速形成。
湖北宏泰集團將啟動“應對氣候變化展示暨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建設,建立“技術展示+交易轉化+投資賦能”的產業技術轉化體系;發揮中碳登優勢,積極推動組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聯盟”,打造一個“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的多功能平臺。
通過這些努力,中國碳市場的發展經驗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共享”。湖北,正以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舉措,成為全球碳市場交流合作的新樞紐。
位于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的中碳登大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