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支點建設的戰略支撐。
湖北擁有“兩院”院士82人,在站博士后5100余人,在校大學生超過200萬人。這些人才就是湖北加快創新發展的最大底氣、最大優勢。
奮進新征程,如何為支點建設筑牢堅實人才根基、匯聚強大智力支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實施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一體推進人才引育用留,助力更多‘千里馬’馳騁沃野!9月初,省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
分類施策,人才隊伍量質加快提升
“惟楚有才”是歷史沉淀的千年美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圍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重大使命任務,大力集聚用好各類人才,推動人才資源與發展目標深度契合、同頻共振。
2025年3月,《湖北省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方案》重磅發布,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支點建設厚植人才新優勢。
方案提出,用3至5年時間,培養引進10名戰略科學家、100名科技領軍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師、1000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通過實施戰略科學家引領、科技領軍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師壯大、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騰飛“四大行動”,充分發揮人才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領驅動作用。
以超常規的舉措和力度,為湖北人才發展描繪宏偉藍圖,充分展現湖北求賢若渴的決心。一個個重磅文件、一項項有力措施,如同強大磁石,吸引各類人才紛至沓來。
持續實施“楚天英才計劃”科技創新團隊、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項目,擇優支持555名優秀青年人才、483個科創團隊、140名教育人才、58名醫療衛生人才、120名鄉村振興人才、198名創新型企業家,示范帶動全省上下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制定加強新時代博士后工作十九條,省級支持經費增長至2億元,居中部地區前列。首次實施省技術技能人才項目,計劃在工業設計、工程勘察設計、工程建造領域遴選支持40人,助力打造世界設計之都。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加快造就產業急需人才,湖北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懷,不惜資源、不拘一格,只為納賢。
湖北在全國率先由組織部門牽頭制定省級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文件,創新實施省卓越工程師項目,首批遴選支持20名高水平工程師,今年擴容至200人;積極承接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推行全過程項目制培養,遴選支持50個工程碩博士在企實踐項目,引導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動組建省制造業工程師協會,舉辦光電子信息卓越工程師大賽,探索以賽選才,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凝聚合力,人才發展活力有效激發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的成長也需要產業的滋養。
為了讓人才能夠充分施展才華,湖北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積極搭建各類平臺,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湖北加大投入,建設了一批高能級的科研平臺。九峰山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相繼成立,吸引眾多頂尖科研人才匯聚。
以九峰山實驗室為例,短短3年時間,長飛先進、先導稀材等一批百億龍頭項目接連落地實驗室周圍,天工芯測、驛天諾等50余家上下游企業奔赴而來,3萬多名半導體創新人才扎根。
聚人才碩果盈枝,研科技繁花滿徑。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全球首創8英寸硅基氮極性氮化鎵襯底等一項項世界級創新成果、業界亟須攻克的技術解決方案在九峰山實驗室奔涌而出。
2025年4月,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更是“一票難求”,全球50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前來尋求合作。
如何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讓創新智慧充分涌流?
湖北在全國率先出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建立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科技牽引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
加強授權松綁,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湖北工業大學通過試點,完成成果轉化3200余項,技術交易總額達到12.35億元,超過改革前20年總和。
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承接開展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支持武漢東湖高新區創新推行人才動態評價“注冊制”“積分制”,人才只需在服務平臺上提交信息“跑分”,經線上評審即可享受相應政策。自2021年7月啟動至今,注冊入庫人數達11萬人,政策實施周期從8到9個月縮短至4個月。
完善人才流動機制。支持科研人員按規定兼職兼薪、離崗創業、在職創辦企業,保障其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進一步打通高校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五年來,省級累計選派1萬余名高層次人才下沉到重大戰略前沿陣地,帶動全省各級3.6萬余名科技人才進園、入企、下鄉提供服務。
如今,湖北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事業的氛圍愈加濃厚。
開放包容,近悅遠來生態加速形成
“楚人愛才,于今更盛。省委安排我們在環境優美的地方放松身心、彼此交流,這份深情厚意讓我深受感動。”
今年8月,全省智能制造、生命科學、新材料、醫學等多個領域“頂流”,受邀參加湖北院士專家休假療養活動,院士專家切身感受省委對人才的重視和禮遇。
湖北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省級領導全覆蓋對接聯系82名院士,邀請院士專家參加休假療養、健康體檢、國情省情研修等活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導廣大人才矢志不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
關注人才創新創業“大事”,辦好人才關心關注的“小事”。湖北持續加強軟硬件建設,為人才心無旁騖鉆研業務創造良好條件,以“楚人愛才”的溫度點燃“人才興鄂”的熱度。
圍繞推進產才融合,全省建立“人才有價”評估模型。長江優企高端人才股權激勵基金,助力9家企業成功在主板上市。
“楚才卡”為4900名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安居、醫療保障、投資金融等便捷服務。光谷工程碩博士公寓,營造“類高!睂W習生活環境,開通通勤大巴,解決學生后顧之憂。
連續開展“湖北人才周”活動,促進人才、項目、資本深度對接,提升服務人才發展的“本事”。
2024年“湖北人才周”啟動式上,組建湖北人工智能學院、蓮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入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吸引61家高校院所的185名專家教授和92家人工智能企業參與。
高標準建設院士專家成果轉化中心,已促成5位院士項目落地,吸引投融資2.27億元。建好用好全國首個3000萬量級的高端人才市場化信息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引才提供數據支撐。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從“惟楚有才”的稟賦優勢,到“人才興鄂”的蓬勃勝勢,湖北將始終以最大的誠意和實干,廣聚天下英才,共譜支點新篇。